[发明专利]一种新型石墨烯聚离子液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90092.5 | 申请日: | 2015-10-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89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 发明(设计)人: | 朱义族;蔡美强;蒋璐;魏晓琴;金米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1J20/22 | 分类号: | B01J20/22;B01J20/30 |
| 代理公司: | 杭州金道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46 | 代理人: | 黎双华 |
| 地址: | 310018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石墨 离子 液体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石墨烯聚离子液体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石墨烯是由单层碳原子通过共价键结合形成的二维片层状结构,是一种新型的碳类纳米材料,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材料,厚度仅为0.335nm。石墨烯具有优异的电学性能,室温下电子迁移率可达2×105cm2·V-1·s-1,其载流子迁移率高达1.5×104cm2·V-1·s-1;突出的导热性能,导热系数可达5KW·m-1·K-1;超高的强度,其杨氏模量高达1100Gpa、断裂强度为125Gpa;超常的比表面积,为2630m2·g-1。由于这些优越的性能,使得其被广泛用作金属晶体管、超级电容器、非线性光学材料、纳米复合材料载体、电化学传感器、药物载体、储氢材料、气体吸附剂、太阳能电池等。然而石墨烯的表面呈现惰性,层与层之间通过较强的范德华力作用,很容易发生聚集,使其难溶于水和其他常用的有机溶剂,这极大的限制了石墨烯的应用。对石墨烯进行功能化,在石墨烯表面引入特定的官能团,以改进石墨烯的性质,可以大大拓展石墨烯的研究和应用领域。
离子液体是一种绿色溶剂,与有机溶剂相比,具有不挥发、不易氧化、有较高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对其阴、阳离子的不同结构设计出不同酸性、不同溶解能力的离子液体,故在有机合成、萃取分离、吸附分离、电化学、纳米材料制备、清洁燃料生产、大量的光谱测定法的矩阵、酶固定支持物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基于石墨烯离子液体复合材料的发展,主要应用于生物传感器,生物电极,超级电容器等方面,然而对于石墨烯聚离子液体复合材料在吸附分离方面的报道却甚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石墨烯聚离子液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备氧化石墨烯,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1:温度维持在0-5℃的情况下,将5g800目石墨粉在搅拌下缓慢加入到装有115ml浓硫酸的1000ml的大烧杯中;再缓慢加入2.5g硝酸钠和15g高锰酸钾的混合物,低温反应15min;在35℃左右恒温水浴中,搅拌下保温30min;再缓慢加入230ml温水,使温度上升到98℃;在此温度下维持15min之后,用温水稀释至700ml,倒入50ml,30%的双氧水,趁热过滤;
步骤1-2:对步骤1-1所得的悬浊液进行抽滤;再用5%的盐酸洗涤滤饼,直至滤液中无硫酸根离子;
步骤1-3:将步骤1-2得到的滤饼放在60℃的真空干燥箱中充分干燥,得到氧化石墨烯;
步骤1-4:取25mg干燥后的氧化石墨粉末,超声30min分散于500mL蒸馏水中,制得0.05mg/mL的氧化石墨烯溶胶;
步骤1-5:将步骤1-4所得的氧化石墨烯溶胶于离心机离心;
步骤1-6:将步骤1-5得到的沉淀物于60℃真空干燥箱中烘干,得到氧化石墨烯;
步骤2:制备离子液体1-[(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3-丁基咪唑溴盐(MEBIm-Br);,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2-1:将500mL三口烧瓶置于冰水浴中,向三口烧瓶中通入高纯氮气;分别称取质量为39.37g、33.39g与31.36g的2-溴乙醇、三乙胺和甲基丙烯酰氯,并分别将其溶于50ml二氯甲烷,混合均匀后按照以上排序顺次缓慢加入三口烧瓶中;
步骤2-2:待烧瓶中液体混合均匀后,室温下搅拌18h,过滤;滤液用去离子水洗4次,用分液漏斗分离,得到的有机层用无水MgSO4干燥,真空抽滤得到纯净的淡黄色液体2-溴乙基甲基丙烯酸酯;
步骤2-3:在250mL单口烧瓶中加40.46g2-溴乙基基丙烯酸乙酯和26.03g正丁基咪唑,再加入少量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40℃油浴搅拌反应24h,得到粘稠黄色液体;
步骤2-4:产物溶解在30mL二氯甲烷中,用200mL冰乙醚沉淀三次,得到纯净产物1-[(2-甲基丙烯酰氧基)-乙基]-3-丁基咪唑溴盐(MEBIm-Br);
步骤3:制备新型石墨烯聚离子液体复合材料,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大学,未经浙江工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9009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