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氨基酸营养包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89981.X | 申请日: | 2015-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799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陆可;黄名燕;陈鑫;朱义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K20/142 | 分类号: | A23K20/14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之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66 | 代理人: | 张丕阳 |
地址: | 52604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氨基酸 营养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复合氨基酸营养包,其质量百分比组成为:L-精氨酸50~60%、L-苏氨酸10~14%、L-鸟氨酸8~13%、L-赖氨酸5~9%、L-脯氨酸3~6%、L-谷氨酸2~4%、L-缬氨酸2~4%、L-苯丙氨酸0.3~1%、L-亮氨酸0.3~4%、有机蛋白和还原糖的质量百分比大于或等于2%,各物质的质量百分比之和等于100%,且该复合氨基酸营养包为02型;
所述02型的制备方法包括L-精氨酸种子扩大培养、发酵培养、微滤除菌、浓缩成膏或浓缩干燥的过程,所述的L-精氨酸种子扩大培养、发酵培养均采用黄色短杆菌作为生产菌;
所述L-精氨酸种子扩大培养是指经30~36℃培养10~16h;移种指标为721分光光度计560nm波长下测定OD值≥1.0,无检出杂菌和噬菌体;
所述L-精氨酸的发酵培养是指将种子液按10%比例移入发酵培养基中,经30~36℃培养70~90h,所述的发酵培养过程中,在40±2h开始调控溶氧值和还原糖含量值,所述02型溶氧控20~30%、还原糖控2~3%;
所述的发酵培养,02型放罐点要求:L-精氨酸含量≥5%、还原糖≥2%放罐;
所述的L-精氨酸种子扩大培养所用的培养基质量配比为:葡萄糖2~10%、玉米浆膏1.5~2%、硫酸铵0.5%、尿素0.1%、磷酸二氢钾0.25%、磷酸氢二钾0.25%、硫酸镁0.07%、余量是去离子水,且培养基的维生素H:25ppm、维生素B1.HCl:10ppm,pH:7.0~7.2;
所述L-精氨酸发酵培养所用的培养基配比为:葡萄糖5~10%、玉米浆膏1.5~2%、硫酸铵0.5%、尿素0.1%、磷酸二氢钾0.15%、磷酸氢二钾0.25%、硫酸镁0.07%、维生素H:25ppm、维生素B1.HCl:10ppm,pH:7.0~7.2。
2.一种复合氨基酸营养包,其质量百分比组成为:L-精氨酸30~50%、L-苏氨酸10~20%、L-鸟氨酸8~13%、L-赖氨酸5~9%、L-脯氨酸3~6%、L-谷氨酸2~5%、L-缬氨酸3~10%、L-苯丙氨酸1~4%、L-亮氨酸1~4%、蛋氨酸0.5~2%、色氨酸0.5~2%、异亮氨酸0.2~1%、有 机蛋白和还原糖的质量百分比大于或等于2%,各物质的质量百分比之和等于100%;且该复合氨基酸营养包为03型;
所述03型的制备方法包括L-精氨酸种子扩大培养、发酵培养、微滤除菌、浓缩成膏或浓缩干燥的过程,所述的L-精氨酸种子扩大培养、发酵培养均采用黄色短杆菌作为生产菌;
所述L-精氨酸种子扩大培养是指经30~36℃培养10~16h;移种指标为721分光光度计560nm波长下测定OD值≥1.0,无检出杂菌和噬菌体;
所述L-精氨酸的发酵培养是指将种子液按10%比例移入发酵培养基中,经30~36℃培养70~90h,所述的发酵培养过程中,在40±2h开始调控溶氧值和还原糖含量值,所述03型溶氧控0.5~5%、还原糖控2~3%;
所述的发酵培养,03型放罐点要求:L-精氨酸含量≥3%且L-苏氨酸≥1.5%、还原糖≥2%放罐;
所述的L-精氨酸种子扩大培养所用的培养基质量配比为:葡萄糖2~10%、玉米浆膏1.5~2%、硫酸铵0.5%、尿素0.1%、磷酸二氢钾0.25%、磷酸氢二钾0.25%、硫酸镁0.07%、余量是去离子水,且培养基的维生素H:25ppm、维生素B1.HCl:10ppm,pH:7.0~7.2;
所述L-精氨酸发酵培养所用的培养基配比为:葡萄糖5~10%、玉米浆膏1.5~2%、硫酸铵0.5%、尿素0.1%、磷酸二氢钾0.15%、磷酸氢二钾0.25%、硫酸镁0.07%、维生素H:25ppm、维生素B1.HCl:10ppm,pH:7.0~7.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氨基酸营养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滤除菌是指把发酵放罐液加热到65±0.5℃,经微滤膜0.25~0.35Mpa压力下过滤除菌,得到发酵滤液;所述的浓缩成膏或浓缩干燥是指把发酵滤液经负压60~90℃浓缩4~7倍,包装得膏状产品,或将浓缩液干燥包装得粉状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肇庆星湖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998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黄鸡用微量元素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无源低频电子纸显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