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光伏车顶的多能源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82786.4 | 申请日: | 2015-10-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70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27 |
| 发明(设计)人: | 屈柏耿;李柏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L8/00 | 分类号: | B60L8/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 地址: | 528137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带光伏 车顶 多能 电动汽车 及其 充电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带光伏车顶的多能源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电动汽车尤其是在一般城市市区或交通繁忙的路况下相比传统燃油汽车,无论在启动加速性能、能源的利用效率等方面相比均有其非常明显的先天优势。但,以目前市场技术,单次充电续航里程不充裕及充电时间较长两大因素明显制约着电动汽车行业的发展。
理论上,简单地通过增加蓄能电池的储电容量、配合电池组的整体快速更换技术似乎可以完全解决这一制约。但以目前市场技术,为了实现单次充电较为理想的续航里程,由于需要相当庞大的蓄电池组,这一情况造成的整车自重能源损耗会急剧上升。
目前市场上的纯电动车技术,由于对动力电池的储能需求,导致续航里程较长的纯电动汽车(如特斯拉),其蓄电池组自身重量的典型值已高达1吨以上,但仍远未达到传统燃油汽车中较长续航里程的典型值。
市场上的混合动力汽车每个不同品牌厂家各自拥有自己的特色技术,但整体结构通常均较为复杂,且汽车出厂交付用户使用后基本上无法对主要部件(如动力电池等)进行升级,不同品牌之间部件一般也无法通用。同时,目前混合动力汽车的保养复杂程度、技术成本均比传统的燃油汽车更高。
因而现有技术还有待改进和提高。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带光伏车顶的多能源电动汽车及其充电控制方法,可较好地解决电动汽车行驶过程中续航里程短和充电时间长的问题,可突破现有纯电动汽车续航能力不足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光伏车顶的多能源汽车,其包括:
汽车本体;
光伏组件,一体化设置于汽车车身上;
所述汽车本体中设置有储能动力电池、电机驱动模块、汽车电门控制器、电动机、插电充电接口和能源管理控制器;
所述能源管理控制器连接电机驱动模块,所述电机驱动模块连接汽车电门控制器和电动机,用于对汽车电门控制器进行管理;
所述能源管理控制器还连接插电充电接口和储能动力电池,用于将光伏组件转化的电能给储能动力电池充电,在插电充电接口接入市电时对储能动力电池充电。
所述的带光伏车顶的多能源汽车中,还包括备用动力电池,所述能源管理控制器连接备用动力电池,用于设置所述备用动力电池的充电优先级和放电优先级;其中,所述备用动力电池的充电优先级高于所述储能动力电池、放电优先级低于所述储能动力电池。
所述的带光伏车顶的多能源汽车中,所述汽车本体中还设置有燃油箱、内燃机和发电机,所述内燃机连接燃油箱和发电机,所述发电机和内燃机还连接能源管理控制器,所述能源管理控制器还用于当所述储能动力电池电量耗尽时,启用发电机给储能动力电池充电。
所述的带光伏车顶的多能源汽车中,还包括超级电容,所述能源管理控制器还连接超级电容,用于提升多能源汽车的瞬间动力性能。
所述的带光伏车顶的多能源汽车中,在所述汽车本体中还设置有模块化备用油罐。
所述的带光伏车顶的多能源汽车中,所述光伏组件可设置于所述汽车本体的车顶、发动机盖、两侧车窗、车门、尾箱、和/或底盘上。
所述的带光伏车顶的多能源汽车中,在所述汽车本体上还可设置有无线充电模块,与能源管理控制器连接,用于通过无线充电方式对储能动力电池充电。
所述的带光伏车顶的多能源汽车中,所述能源管理控制器具体用于:将光伏组件转换的电量优先给备用动力电池充电;当备用动力电池剩余电量充裕时,自动给车厢内换气;之后过滤清新车厢内部空气和产生负离子;然后给储能动力电池充电。
一种带光伏车顶的多能源汽车的充电控制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A、由光伏组件将太阳光中的光辐射能量转化为电能;
B、由能源管理控制器控制光伏组件给储能动力电池充电;
C、插电充电接口接入市电时对储能动力电池充电。
所述的充电控制方法中,在储能动力电池电量不足时,切换至备用动力电池供电,所述能源管理控制器控制备用动力电池的充电优先级高于所述储能动力电池、放电优先级低于所述储能动力电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职业技术学院,未经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827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缓冲垫
- 下一篇:可原地转向可横向行驶的汽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