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医疗输注器械用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59107.1 | 申请日: | 2015-10-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5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余海斌;顾林;崔彬;石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08G18/66 | 分类号: | C08G18/66;C08G18/42;C08G18/32;C08G18/10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王锋 |
地址: | 315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器械 乳酸 聚氨酯 弹性体 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例如在制备一次性医疗输注器械中的用途,属于聚合物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次性输液器临床应用极为广泛,我国每年的用量达50多亿支,因此市场巨大。目前其主要材质为聚氯乙烯(PVC)。但由于医用PVC含有有毒增塑剂(如DEHP,重量分数高达40%-60%)、未聚合的致癌单体氯乙烯(VC),并且吸附部分药物降低治疗效果,同时自身不具有生物降解能力,在使用后造成环境污染与破坏。因此,中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输液器生产企业应研发环保、安全、无吸附的一次性输液器取代PVC。目前开发成功并商业化的取代PVC材料的有热塑性弹性体(TPE)、具有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的热塑性聚氨酯(TPU)。但所有这些材料多不具有生物降解能力,使用后形成生物污染和长期的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医疗输注器械用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包括:
在一些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医疗输注器械用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其主要由聚乳酸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扩链剂在无溶剂或有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而制得。
其中,所述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表面邵氏A硬度为30~60,拉伸强度为15MPa~35MPa,断裂伸长率为300%~600%。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方法,其包括:使聚乳酸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扩链剂在无溶剂或有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而制得所述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在一些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无溶剂或有溶剂存在的条件下,使聚乳酸多元醇和二异氰酸酯化合物进行预聚反应,之后加入扩链剂继续进行扩链反应,然后再经干燥处理而获得所述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提供了所述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用途,例如在制备一次性医疗输注器械中的应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包括:
(1)提供的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表面硬度(邵氏A)在30~60之间,拉伸强度在15~35MPa之间,断裂伸长率在300%~600%之间,可生物降解且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可取代PVC等材料而应用于制备一次性医疗输注器械,安全无毒,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2)提供的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制备方法简单,且所用原料来源广泛,适于大规模生产。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医疗输注器械用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其主要由聚乳酸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扩链剂在无溶剂或有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而制得。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主要由聚乳酸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扩链剂通过双螺杆反应挤出制备而成。
其中,所述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表面邵氏A硬度为30~60,拉伸强度为15MPa~35MPa,断裂伸长率为300%~600%。
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制备所述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的方法,其可以包括:使聚乳酸多元醇、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和扩链剂在无溶剂或有溶剂存在的条件下反应而制得所述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具体可以包括:在无溶剂或有溶剂存在的条件下,使聚乳酸多元醇和二异氰酸酯化合物进行预聚反应,之后加入扩链剂继续进行扩链反应,然后再经后处理而获得所述聚乳酸基聚氨酯弹性体材料。
在一些较为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在无溶剂或有溶剂存在的条件下,使聚乳酸多元醇和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进行预聚反应。
其中,所述聚乳酸多元醇的数均分子量为500~4000。
优选的,所述聚乳酸多元醇主要由乳酸缩聚或丙交酯开环聚合制备而成。
其中,所述二异氰酸酯化合物包括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六亚甲基二异氰酸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其中,所述扩链剂包括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己二醇、对苯二酚二羟乙基醚、3,5-二乙基甲苯二胺、三羟甲基丙烷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其中,所述溶剂包括丙酮、二氯甲烷,N,N-二甲基甲酰胺,四氢呋喃,甲苯和二甲苯中的任意一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合,但不限于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91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