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酸析-过氧化氢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废乳化液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58085.7 | 申请日: | 2015-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93756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03 |
发明(设计)人: | 丁建林;何飞飞;陈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建林;何飞飞;陈前 |
主分类号: | C02F9/04 | 分类号: | C02F9/04;C02F1/72;C02F1/6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李敏 |
地址: | 22600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过氧化氢 催化 氧化 处理 浓度 乳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废乳化液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酸析-过氧化氢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废乳化液的方法。
背景技术
乳化液是乳化油根据需要用水稀释后再加入乳化剂配制而成,主要用于机械制造业中金属切削加工,由于切削加工的性质、类型不同,所配制的使用的乳化液的剂型液不同,包括多品种的基础油,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另外还有不少特殊性能的添加剂如防锈剂、防霉杀菌剂、稳定剂、助溶剂、软水剂等。乳化液使用一定时间后就会变成废液,称之为废乳化液。废乳化液中很多有毒有害的化学物质。若不处理好会恶化生态环境,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废乳化液剂型多、组分复杂,另外添加的特殊性能的添加剂的毒害性也很强,致使废乳化液呈现高COD值、高含油、高颗粒物、含油滴径小的特性,不易处理。
目前常用的废乳化液的处理方法一般先进行破乳预处理,然后再进行深度处理。破乳预处理是为了打破油滴在水中的稳定,使水油分离,常用的方法有酸化法、盐析法、混凝法、气浮法、膜法等。深度处理的目标是既要去除水中的油类,同时还要去除水中溶解的有机物、悬浮物、皂类、酸碱、硫化物、氨氮等,其处理手段大体为:物理法分离(过滤、吸附、膜分离)、化学法去除、生化法降解(活性污泥法、曝气生物滤池)、化学氧化法等等。虽然上述方法各有优缺点,但是破乳除油、削减水中溶解性有机物COD是通常使用的处理废乳化液的方法,为了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在处理废乳化液中,会两种或多种方法联合使用,但增加了工艺的流程,操作较复杂,成本较高。
其中,化学氧化法能够有效的处理有机物COD,反应速度快、处理效果也不错。现有技术中,单独使用过氧化氢进行氧化的氧化能力有限,而现有的过氧化氢的催化剂多是重金属氧化物或碱性金属盐,氧化性能不稳定,多数情况下会造成二次污染。例如,用硝酸破乳后,调整pH为2-3,然后进行Fenton氧化来处理废乳化液。上述方法中,配置Fenton试剂需要用硫酸亚铁以获得亚铁离子,而加入亚铁离子后,在氧化处理的过程中同时又会产生大量的Fe(OH)3沉淀物及使被处理废水的颜色变为深浅不同的铁红色,不仅造成了二次污染,还增加了絮凝沉淀物后处理的量和除铁红色颜色的步骤,并且处理后的废水因pH较低,还需进行后续处理后才能排放,操作过程较复杂,治理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废乳化液操作流程复杂,处理成本较高、易产生二次污染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操作流程简单、治理成本低并且无二次污染的处理高浓度废乳化液的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酸析-过氧化氢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废乳化液的方法,包括步骤如下:将废乳化液进行酸析预处理,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分离后的滤液再进行H2O2催化氧化处理。
上述酸析-过氧化氢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废乳化液的方法中,所述H2O2催化氧化处理包括:向滤液中加入氧化剂H2O2水溶液、H2O2催化剂、助剂磷酸和三乙醇胺。
上述酸析-过氧化氢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废乳化液的方法中,所述H2O2水溶液质量浓度为30-35%,投入量为处理量的8-12%;所述磷酸的质量浓度为75-85%,投入量为H2O2水溶液质量的0.2-0.33;所述三乙醇胺投入量为H2O2水溶液质量的0.1%-0.3%。
上述酸析-过氧化氢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废乳化液的方法中,所述H2O2催化剂为铜离子,铜离子加入量按所处理的滤液体积计,终浓度为100-150mg/L。
上述酸析-过氧化氢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废乳化液的方法中,所述H2O2催化剂以含铜离子的废水的形式投入;所述助剂中将三乙醇胺替换为乙醇。
上述酸析-过氧化氢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废乳化液的方法中,所述酸析预处理包括:将废乳化液质量的3%-5%的酸液加入废乳化液中,搅拌、静止酸析。
上述酸析-过氧化氢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废乳化液的方法中,所述酸液为质量浓度为30-35%的硫酸;所述搅拌的时间为15-20分钟,所述静止酸析的时间为20-24小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建林;何飞飞;陈前,未经丁建林;何飞飞;陈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580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