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48418.8 | 申请日: | 2015-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3368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2-17 |
发明(设计)人: | 孟鸿;徐汀;缪景生;刘铭;贺超;王成群;李爱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主分类号: | H01L51/52 | 分类号: | H01L51/52;H01L51/56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君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8 | 代理人: | 王永文;刘文求 |
地址: | 518055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光 有机 发光二极管 器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发光材料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主要是采用有机发光小分子以及高分子聚合物作为发光材料,并采用蒸镀或者旋涂的方式制备,目前OLED照明产品和OLED显示面板已经量产在手机显示终端、照明灯具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OLED具有自发光、驱动电压低、响应速度快、高效率、高亮度、轻薄、可卷曲等优点。白光技术是实现全彩显示和照明的必要技术,为了取得白光,在加工工艺上,通常采用掺杂手段,但是掺杂工艺复杂、调控时间长、不易操作且重复性差,给批量加工和生产带来很大障碍。
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制备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白光OLED工艺复杂、不易操作且重复性差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ITO阳极、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电子阻挡层、光发射功能层、电子传输空穴阻挡层、电子注入层及铝阴极,其中,光发射功能层包括三层:第一层为超薄黄光荧光发光层,第二层为主体材料光色调控层,第三层为超薄蓝光荧光发光层。
所述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所述超薄黄光荧光发光层的厚度为0.1~0.5nm。
所述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所述主体材料光色调控层的厚度为5~20nm。
所述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所述超薄蓝光荧光发光层的厚度为0.1~0.5nm。
所述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所述超薄黄光荧光发光层采用TBRb材料制成。
所述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所述主体材料光色调控层采用MADN材料制成。
所述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其中,所述超薄蓝光荧光发光层采用DSA-ph材料制成。
一种如上所述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步骤:
A、对ITO玻璃进行刻蚀和清洗作为ITO基底;
B、将ITO基底固定于镀膜仪器中,抽真空,然后按照器件结构依次在基底上镀膜,制得各个功能层。
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A具体包括:
A1、使用清洗剂对ITO玻璃超声清洗;
A2、使用超纯水对ITO玻璃超声清洗;
A3、使用丙酮对ITO玻璃超声清洗;
A4、使用异丙醇对ITO玻璃超声清洗,然后用氮气吹干;
A5、最后采用紫外臭氧处理ITO玻璃表面。
所述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B之后还包括:
C、采用玻璃盖板涂膜环氧树脂胶后覆盖在器件上。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OLED器件性能优良,色品质高,光谱稳定性好,而且制备过程简单,成本低廉,节约能源,容易实现大规模生产。本发明对高色品质性能互补色白光OLED研究和开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且在未来固态白光照明领域有着巨大的产业化应用潜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器件中超薄黄光荧光发光层所使用的黄发光材料TBRb的分子结构式。
图3为本发明器件中超薄蓝光荧光发光层所使用的天蓝光发光材料DSA-ph的分子结构式。
图4为本发明制备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发光光谱图。
图5为本发明制备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CIE色坐标图。
图6为本发明制备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流密度-电压-亮度曲线。
图7为本发明制备的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的电流效率-亮度-功率效率特性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一种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器件及制备方法,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效果更加清楚、明确,以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发明一种白光有机发光二极管(白光OLED)器件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其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ITO阳极1、空穴注入层2、空穴传输电子阻挡层3、光发射功能层4、电子传输空穴阻挡层5、电子注入层6及铝阴极7,其中,光发射功能层4包括自下而上的三层:第一层为超薄黄光荧光发光层8,第二层为主体材料光色调控层9,第三层为超薄蓝光荧光发光层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未经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4841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印刷型高分辨率显示器件及其制作方法
- 下一篇:显示面板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51-00 使用有机材料作有源部分或使用有机材料与其他材料的组合作有源部分的固态器件;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这些器件或其部件的工艺方法或设备
H01L51-05 .专门适用于整流、放大、振荡或切换且并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具有至少一个电位跃变势垒或表面势垒的电容器或电阻器
H01L51-42 .专门适用于感应红外线辐射、光、较短波长的电磁辐射或微粒辐射;专门适用于将这些辐射能转换为电能,或者适用于通过这样的辐射进行电能的控制
H01L51-50 .专门适用于光发射的,如有机发光二极管
H01L51-52 ..器件的零部件
H01L51-54 .. 材料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