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仿基底膜管结构的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639623.8 申请日: 2015-09-30
公开(公告)号: CN105288730B 公开(公告)日: 2019-01-18
发明(设计)人: 彭江;全琦;孟昊业;王玉;袁振亚;尹合勇;郑裕东;汪爱媛;卢世璧;郭全义;刘舒云;朱昀;苌彪;许文静;赵喆;赵庆 申请(专利权)人: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申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A61L27/18 分类号: A61L27/18;A61L27/16;A61L27/22;A61L27/36;A61L27/24;A61L27/20;A61L27/56
代理公司: 北京君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00 代理人: 余长江
地址: 100039***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基底 结构 神经 缺损 修复 材料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神经基底膜管结构的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属于组织工程技术和生物材料领域。本发明依照周围神经胶原纤维排列和神经纤维基底膜结构特征,选用高分子材料和天然物质为主要原料,结合电纺丝技术和成孔技术,制备具有仿神经纤维基底膜管结构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与其它神经导管不同,该材料横截面呈多孔微小管状结构,管壁纤维排列高度取向,方向与微管走行方向一致。材料管壁比表面积显著增加,微管结构与神经纤维基底膜管类似,能够添加多种促神经生长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便于神经纤维沿修复材料长轴方向生长,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组织工程外周神经缺损修复材料。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外周神经缺损修复材料仿生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仿基底膜管结构的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神经(Nerve)是由聚集成束的神经纤维所构成,而神经纤维本身是由神经元的轴突外被雪旺细胞形成的髓鞘包覆而成。其中许多神经纤维聚集成束,外面再由结缔组织填充,最终构成外周神经。Sunderland根据神经损伤的程度将其分为五度,当损伤达四度以上,即神经束遭到严重破坏或完全离断时,很少能自行恢复,必须依靠神经移植或人工修补材料进行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修复与重建是当前治疗周围神经损伤领域的一大难题。

目前在解决治疗周围神经缺损手段,主要以自体神经移植为主。自体神经移植是一种“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必然造成供体供区神经部位感觉功能缺失,遗留切口瘢痕,来源有限,难以修复长节段和特殊部位的周围神经缺损。因此,科学家一直在探索可以替代自体神经移植的周围神经缺损修复材料。

这些材料多构成中空的管状结构,成为引导再生管,原材料包括天然材料和人工合成材料两大类。天然材料有自体静脉、自体骨骼肌、异体或异种神经、藻酸盐、壳聚糖、胶原等;人工合成材料主要有硅胶、PLA、PGA等。由于静脉、骨骼肌等天然生物活性材料存在管壁塌陷、再生不良、疤痕组织增生及粘连等问题,且来源均比较有限,不适于大批量生产。人工合成材料主要是制备成中空管状结构的引导再生管,但这种管缺点主要是渗透性差,无取向性,不利于近端轴突的生长。

为此,许多研究对神经引导再生管的结构进行了改良。包括采用成孔技术制备管取向的多孔状神经修复材料,但这些改进并不能真正模拟神经基底膜管的纤维排列,通过前期实验,我们发现,基底膜管的纤维结构也是沿着神经长轴方向取向排列的。而接种在取向性薄膜的背根神经节,轴突生长更具方向性。

为了更好地模拟天然神经结构,顾晓松等将PLGA(poly(lactic-co-glycolicacid,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丝添加到神经引导再生管内,试图通过取向排列的PLGA丝引导神经纤维再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这种结构的修复材料并没有真正模拟出神经基底膜管结构,如同再生的细胞在钢丝上爬行,理想的周围神经缺损替代材料应具有与正常神经相似的物理和生化特性,包括(1)在材料组成方面,要有最佳的生物相容性,利于细胞粘附、增殖和分化,同时要求在人体内可降解;(2)在空间结构方面,和神经基底膜管一致,引导雪旺细胞的迁移和取向排列,进而引导轴突沿修复材料长轴取向生长至神经的远侧断端,从而提高神经再生效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仿神经基底膜管结构的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通过选用高分子材料和天然来源性材料基质为主要原料,采用电纺丝技术和成孔技术,制备具有仿纤维基底膜管结构的神经缺损修复材料。该修复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与天然神经纤维基底膜管类似,能够添加多种促神经生长物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便于再生神经纤维沿修复材料长轴方向生长,应用前景广泛。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来实现的:

一种仿基底膜管结构的神经缺损修复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室温(22-28℃均可)条件下,将高分子材料与天然来源性材料加入有机溶剂,配制成电纺丝原液。

2)制备微管模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申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申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96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