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刚度可调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悬挂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637015.3 | 申请日: | 2015-10-0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6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1-06 |
| 发明(设计)人: | 吴斌;罗均;蒲华燕;马捷;邹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大学 |
| 主分类号: | B62D55/108 | 分类号: | B62D55/108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上大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05 | 代理人: | 陆聪明 |
| 地址: | 200444***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刚度 可调 履带式 移动 机器人 悬挂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地面移动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刚度可调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悬挂系统。
背景技术
履带式机器人其履带的刚度对机器人的运动性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在刚体机身下,履带一旦选定其刚度无法改变,即很难再利用改变刚度这一因素来改善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另外,机身为刚体的机器人在运动时,特别是在非结构地形上运动时,重心轨迹会出现明显的波动,反映出机器人运动时会有明显的振动,而机器人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往往会携带很多设备,长期的振动会导致机器人的零部件异常,如螺丝松动、摄像头图像不稳定等。
使用悬挂系统是车辆设计中改善运动性能的常用方式,如坦克、汽车的设计等,而现有的履带式机器人研究中也开始使用悬挂系统。悬挂系统能影响履带的张力,从而影响履带机器人在地面上的运动性能;更突出的是,悬挂系统能改善机器人机械系统的稳定性。
悬挂系统的特性主要体现在刚度上,不同的任务地形对悬挂系统刚度的要求也不一样,软地面上刚度不能过小,硬地面上刚度不能过大,适宜的悬挂系统刚度能大大的提高机器人的运动性能。因此,需要根据执行任务的地形对悬挂系统的刚度进行调节,从而使机器人获得良好的运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刚度可调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悬挂系统,根据履带式机器人指定要执行任务的地形,对悬挂系统刚度进行手动调节,使履带式机器人在任务地形上获得良好的运动性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构思是:利用一种变刚度组合弹簧对悬挂系统的刚度进行调节,弹簧本体包括三段不同刚度的弹簧。通过调节支撑圈,将定位片卡在弹簧本体的不同位置,将定位片两端的弹簧分割为两种刚度不同的弹簧,弹簧刚度计算的基本公式:1/K=1/K1+1/K2+……+1/Ki,其中K为变刚度组合弹簧总体的刚度,Ki为组合弹簧中各弹簧的刚度。
根据上述构思,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刚度可调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悬挂系统,包括悬架、支撑轮、定位板和履带;所述定位板安装在履带的侧面,若干支撑轮安装在履带内侧的顶部,若干悬架安装在履带的内侧。所述悬架包括变刚度组合弹簧、导向机构和负重轮;所述导向机构为两根直杆铰接而成,且铰接处固定在定位板上,一根直杆的另一端连接负重轮,所述负重轮连接履带内侧的底部,另一根直杆的另一端与变刚度组合弹簧的一端连接,且与定位板上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变刚度组合弹簧的另一端安装在定位板上。
所述变刚度组合弹簧包括弹簧本体和支撑圈,所述支撑圈安装在弹簧本体的外侧;所述支撑圈为一个金属薄片冲压卷曲成圆筒形状,在支撑圈的两端同一直径上的两侧面分别对称开有两个T型槽,形成第一定位片和第二定位片。
所述弹簧本体由三段不同刚度的弹簧串联而成,即第一弹簧、第二弹簧和第三弹簧;第二弹簧的直径小于第一弹簧和第三弹簧的直径,三个弹簧的直径均小于支撑圈的内径,第一弹簧和第三弹簧的长度相同,第一弹簧或第三弹簧与第二弹簧的长度之和与支撑圈的长度相同。
本发明具有如下显著的特点:
本发明悬挂系统刚度可调,能根据指定要执行任务的地形进行手动刚度调节,提高了机器人的运动性能;悬挂系统只要通过调节每个变刚度组合弹簧上支撑圈位置,即可改变系统刚度,安装调节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
附图说明
图1是刚度可调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悬挂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悬架结构示意图。
图3是变刚度组合弹簧示意图。
图4是弹簧本体示意图。
图5是支撑圈示意图。
图6是变刚度组合弹簧的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7是变刚度组合弹簧的另一种工作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刚度可调的履带式移动机器人悬挂系统,包括悬架1、支撑轮2、定位板3和履带4;所述定位板3安装在履带4的侧面,若干支撑轮2安装在履带4内侧的顶部,若干悬架1安装在履带4的内侧。如图2所示,所述悬架1包括变刚度组合弹簧11、导向机构12和负重轮13;所述导向机构12为两根直杆铰接而成,且铰接处固定在定位板3上,一根直杆的另一端连接负重轮13,所述负重轮13连接履带4内侧的底部,另一根直杆的另一端与变刚度组合弹簧11的一端连接,且与定位板3上的滑槽滑动连接,所述变刚度组合弹簧11的另一端安装在定位板3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大学,未经上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3701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索驱动的仿生柔性机体机构
- 下一篇:一种应用复合材料制造的汽车外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