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TEDS的水下机器人检测系统及其识别与校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624561.3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31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30 |
发明(设计)人: | 邵鹤帅;刘惠义;王慧斌;李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海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D18/00 | 分类号: | G01D18/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 |
地址: | 210098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teds 水下 机器人 检测 系统 及其 识别 校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TEDS的水下机器人检测系统及其识别与校准方法,属于自动测试系统领域。
背景技术
水质检测是预防和治理水污染的重要技术保障,所以做好水质检测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不过我国的水质检测存在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自动化覆盖面不广、监测效率不高等问题,虽然国家不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对水质监测技术进行改造更新,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在测量仪器的先进程度、传感器的测试精度、数据传输的实时性等方面仍存在较大差距。
目前,水质监测技术主要向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不断的发展。水质监控系统中传统使用的监测仪器,主要以两线制模拟变送器为主,存在信号不稳定、造价高昂、功能单一、与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无法连接等问题。电子数据表格(TEDS)提供了实现传感器智能化的标准,但在TEDS实现上由于受到已有测控系统的限制以及实现TEDS的成本等方面的影响,TEDS实现有多种方法。目前主要有基于硬件的TEDS实现方法和基于纯软件的虚拟TEDS方法。基于硬件的TEDS实现方法中硬件由传感器生产厂商提供,对现有测控系统实现困难较大,同时维护成本较高。虚拟TEDS方法降低了成本,但是需人工导入数据,测控系统不能对传感器自动识别。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TEDS的水下机器人检测系统及其识别与校准方法。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基于TEDS的水下机器人检测系统,包括若干智能传感器、主控模块和水面控制平台;所述智能传感器包括传感器和控制传感器的控制器,所述控制器内存储有传感器的标识信息,所有智能传感器的控制器均通过数据总线与主控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通过通信模块与水面控制平台连接。
所述通信模块为无线通信模块。
所述水下机器人检测系统中的智能传感器包括温度传感器、PH值传感器、电导率传感器和溶解氧传感器。
水下机器人检测系统的识别与校准方法,包括现地式传感器识别和校准以及远程式传感器识别和校准;
所述现地式传感器识别和校准的过程为,
A1)创建传感器电子数据表格;
所述电子数据表格中包括各个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和标定参数;
A2)在主控模块的存储器中创建嵌入式数据库;
A3)将传感器电子数据表格中的数据写入嵌入式数据库;
A4)水面控制平台根据监测需求发出采集指令;
A5)主控模块接收采集指令,并通过数据总线发送给各个控制器;
A6)控制器通过解析采集指令获得采集指令中包含的标识信息;
A7)与存储的标识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比对成功,则发出应答信息,启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如果比对失败,则不启动传感器;
A8)传感器完成数据采集后,将对应的标识信息和采集数据一起发送给主控模块;
A9)主控模块进行分段解析,获得标识信息和采集数据;
A10)主控模块根据标识信息获得对应传感器的标定参数,并根据标定参数获得校正方程;
A11)主控模块根据校正方程对采集数据进行校准,并将校准后的数据发送给水面控制平台;
所述远程式传感器识别和校准的过程为,
B1)在水面控制平台中创建数据库,在水面控制平台中安装校准软件;
B2)将各个传感器的标识信息和标定参数存入数据库;
B3)水面控制平台根据监测需求发出采集指令;
B4)主控模块接收采集指令,并通过数据总线发送给各个控制器;
B5)控制器通过解析采集指令获得采集指令中包含的标识信息;
B6)与存储的标识信息进行比对,如果比对成功,则发出应答信息,启动传感器,进行数据采集;如果比对失败,则不启动传感器;
B7)传感器完成数据采集后,将对应的标识信息和采集数据一起发送至水面控制平台;
B8)校准软件解析出标识信息和采集数据,并将采集数据写入数据库;
B9)校准软件根据标识信息获得对应传感器的标定参数,并根据标定参数获得校正方程;
B10)校准软件绘制采集数据曲线图,并根据校正方程进行校准。
水面控制平台发出采集指令之前,对嵌入式数据库中的各个传感器的标定参数进行更新。
在校正方程进行校准时,会采集多组数据进行计算,最后取平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海大学,未经河海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245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加助焊剂装置
- 下一篇:改进铸模传动的铸焊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