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3-芳基丙醇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617511.2 | 申请日: | 2015-09-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5425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21 |
| 发明(设计)人: | 周其奎;姜友法;蒋其柏;刘其成;李道来;戈素兵;吴桂生;贾泽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7C41/26 | 分类号: | C07C41/26;C07C43/295;C07C67/343;C07C69/7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30 | 代理人: | 张亚军;夏新 |
| 地址: | 225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备 芳基丙醇 芳基 烯酯 缩合反应 还原剂 乙酸酯 总收率 催化剂 芳氧基取代 生产成本低 缩合化合物 乙酸酯缩合 还原反应 有机溶剂 苯甲醛 芳基苯 芳醛 催化 甲醛 还原 无毒 安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芳基丙醇的制备方法,3‑芳基苯甲醛、乙酸酯在有机溶剂中,一定温度下加入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制备3‑芳基‑2‑烯酯,3‑芳基‑2‑烯酯和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最终得到产物3‑芳基丙醇。本发明方法采用芳氧基取代苯甲醛与乙酸酯缩合、再经过还原来制备3‑芳基丙醇,芳醛与乙酸酯在催化剂催化下进行缩合反应制备类似Knoevenagel缩合化合物3‑芳基‑2‑烯酯,再经过还原剂还原制备芳基丙醇,其总收率>80%,含量>95%;本发明使用的原料便宜、来源广,制备方法更加安全、方便,且生产成本低、原料无毒或低毒,总收率高且三废较少,有利于工业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3-芳基丙醇的制备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采用3-芳基取代苯甲醛与乙酸酯缩合、再经过还原来制备芳基丙醇的方法。
背景技术
3-芳基丙醇常用于药物及香料合成,其中极具代表性的3-苯基丙醇存在于草莓、菌合香膏、安息香膏、茶叶、桂叶油等中,我国GB2760-86规定为暂时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GB2760-1996规定为暂时允许使用的食用香料,但因含量低,国际市场供不应求。主要用以配制桃、杏、李、西瓜、梅、草莓和胡桃、榛等坚果型香精。然而含有芳氧基取代的3-芳基丙醇也多应用于农药有机中间体的合成中。
文献中报道的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有芳醛与丙二酸或乙醛缩合制备出芳基取代肉桂酸酯或醛,再经过Pd/C加氢、氢化铝锂还原酯基合成3-苯基丙醇(专利EP0240121,US4791139,US4808762,US4883789,US4709068,US2012022024;期刊:chem.Pharm.Bull.1994,42(6),1272-1278;J.Med.Chem.2009,52,976-988;AsianJ.Chem.2014,26(22),7619-7621),加氢反应通常采用高温高压的苛刻条件或高成本贵金属催化剂、氢化铝锂还原亦对操作要求严格,该方法对设备、人员要求很高,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起始原料肉桂酸酯或肉桂醛由芳醛制备的收率较差、或采用磷叶立德方法成本较高、产生大量含磷废水;另一种制法是芳基氯苄或芳基苄溴与环氧乙烷通过格氏反应得到3-芳基丙醇氯镁盐,再用硫酸水解得到3-苯基丙醇,该法使用的低沸点环氧乙烷原料易造成环境污染、操作要求高、其本身且有毒致癌,规模使用受到极大限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3-芳基丙醇的制备方法,该方法采用芳氧基取代苯甲醛与乙酸酯缩合、再经过还原来制备3-芳基丙醇,制备方法更加安全、方便,且生产成本低、原料无毒或低毒,总收率高且三废较少,有利于工业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3-芳基丙醇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3-芳基-2-烯酯:3-芳基苯甲醛、乙酸酯在有机溶剂中,一定温度下加入催化剂进行缩合反应制备3-芳基-2-烯酯;
(2)制备3-芳基丙醇:向上述步骤(1)得到的3-芳基-2-烯酯中加入还原剂进行还原反应,最终得到产物3-芳基丙醇;
反应式为:
式中,R1表示12个碳原子以内的可具有取代基的芳基,R2表示10个碳原子以内的可具有取代基的烷基或芳基。
上述技术方案中,制备方法具体为:
(1)在氮气保护下向反应容器中依次加入有机溶剂和催化剂,在0-100℃下滴加3-芳基苯甲醛和乙酸酯的混合液,3-芳基苯甲醛和乙酸酯的混合液可在2h内滴加完毕;在此温度下保温反应,直至总物料中3-芳基苯甲醛的气谱归一含量<1%;调节总物料pH为7后进行分液、脱溶得3-芳基-2-烯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75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