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嘌呤、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D的食用菌醋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616009.X | 申请日: | 2015-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430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胡勇;汪超;徐宁;李冬生;周梦舟;李斌;卢忠诚;温华建;祁勇刚;石勇;高冰;徐梅;朱于鹏;龚元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J1/04 | 分类号: | C12J1/04;C12R1/01 |
代理公司: | 武汉帅丞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220 | 代理人: | 朱必武,周瑾 |
地址: | 430068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嘌呤 富含 氨基酸 维生素 食用菌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饮料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低嘌呤、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D的食用菌醋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食用菌堪有“素中之肉”、“植物肉”的美称,是一种最接近于肉类、牛奶营养的蔬菜;有些蘑菇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比牛肉更胜一筹。鲜蘑菇含5%的蛋白质,干蘑菇蛋白质含量则高达35%~40%,且富含18种氨基酸;富含膳食纤维,具有通便排毒的功效;所含微量元素也很多,每100克蘑菇中所含的微量元素可满足人体一天所需,其中磷的含量与鱼肉相当,铁含量也极高;丰富的胡萝卜素可在人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因此蘑菇享有“维生素A宝库”的美誉,而且蘑菇拥有一般新鲜蔬菜所没有或很少有的维生素D2,有助于人体钙的吸收。
传统食醋基本用淀粉丰富的谷物为原料酿制而成,营养主要以其丰富的有机酸为特征。食醋与酱油是我国最重要的两大调味品,但是食醋的氨基酸含量远低于酱油,因此,传统食醋在氨基酸方面的营养较为欠缺。
专利号为CN201210460226.0,CN201010251756.5的中国发明专利公开了蘑菇醋的生产工艺。此两项专利制备的蘑菇醋口味独特,营养更为丰富;但是蘑菇是嘌呤含量较高的食物,以上专利并未解决所酿制的蘑菇醋嘌呤含量过高的问题。而且,以上两项专利都采用蒸煮处理蘑菇,导致维生素D的破坏;蘑菇醋若能有效减少其嘌呤含量,并维持维生素D稳定,将成为一种营养更加丰富的大众化调味品。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失调,导致血中尿酸水平增高,进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关节炎、结石,导致关节畸形、肾脏病变等的一组疾病。痛风疾病的发生与发作与遗传、性别、年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药物治疗等因素有关,其中高嘌呤饮食是导致痛风的重要危险因素。科学的膳食和营养干预可以减少外源性嘌呤的摄入,减少尿酸的来源和促进尿酸的排泄,有利于减轻和缓解痛风的发作。
食物中的核酸多与蛋白质结合,蛋白质作为六大营养素之首,其摄入不可避免;因此,在食用蛋白质的同时无法避免地摄入核酸,对于痛风患者而言,增加嘌呤导致了嘌呤代谢的负担,和增高了血尿酸含量,痛风的风险也随之增加。在痛风患者的营养治疗中,一般建议低核酸饮食。因此,减少食品中嘌呤物质的含量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传统食醋氨基酸含量较低的缺点,同时避免现有菌醋工艺嘌呤含量高、不含维生素D的弊端,利用节杆菌(ATCC21606)破碎液和食用菌原料,开发了一种氨基氮丰富、嘌呤含量安全、含维生素D的食用菌醋。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和不懈探索,最终获得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低嘌呤、富含氨基酸和维生素D的食用菌醋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食用菌破碎液:新鲜食用菌用粉碎机破碎,加入3倍体积水,再用超声波破碎:100mL混合液的超声波破碎时间为30s,间歇30s,总破碎时间5分钟,超声波破碎强度50%;破碎液室温放置8小时。
(2)制备节杆菌ATCC21606破碎液:节杆菌培养基为K2HPO4 1.5g/L,KH2PO4 0.5g/L,MgSO4 0.5g/L,FeSO4 1mg/L,黄嘌呤 0.01M/L,腺嘌呤、次黄嘌呤、鸟嘌呤各0.005 M/L,pH 7.0;节杆菌培养至浓度为OD600=5.0,先直接用高压破碎,破碎压为20000psi;然后超声破碎,100mL菌液的超声波破碎时间为20s,间歇20s,总破碎时间5分钟,超声波破碎强度50%。
(3)添加节杆菌破碎液:向制备的食用菌破碎液中加入节杆菌破碎液、5%(质量浓度)蔗糖溶液,搅匀后放置2小时,板框过滤,节杆菌的添加量为食用菌破碎液体积的1/9-1/10,蔗糖添加量为食用菌破碎液体积的0.3-0.4倍。
(4)酒精发酵:向滤液加入发酵液总质量6-7%的活性干酵母粉,发酵液充填至发酵容器的3/5左右,于38-40℃,密闭发酵72小时,测发酵液还原糖<0.5%,酒精度7%左右,终止发酵;板框过滤后,清酒液用于醋酸发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工业大学,未经湖北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61600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血管流体仿生细胞实验仪
- 下一篇:轨道门电机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