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状态检测车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91708.3 | 申请日: | 2015-09-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833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齐法琳;江波;张翠兵;徐其瑞;陈东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1D15/08 | 分类号: | B61D15/08;G01S13/88;G01S13/89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状态 检测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隧道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隧道状态检测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开凿隧道成为实现交通便利的一种手段,随之而来地,如何维护隧道的安全使用性及延长隧道的使用寿命成为科研人员的必要研究任务。具体地,隧道衬砌及隧底在先天的或使用过程中,常出现开裂、渗水,衬砌厚度不足、衬砌脱空,钢筋和钢拱架分布错位,隧底破损、翻浆冒泥等等一系列问题,直接影响着隧道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为确保隧道工程的运营安全,有必要对隧道工程进行长期的健康状态检测。
现有技术中,铁路隧道衬砌及隧底的健康检测主要依靠铁路管理单位的日常巡查、定期检查进行维护,检测人员通过人工视觉、简单测量、数码相机拍照、隧道钻孔等方式进行检查、记录,这种以人工检查为主、辅以仪器设备的检测方式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只能发现隧道衬砌和隧底中大而明显的病害;对于隐伏于隧道衬砌内部及背后的空洞及不密实等病害现象,该检测方式难以发现;即使能够发现,由于以人工方式所获取的检测数据与实际数据误差较大,致使施工人员难于做出相对准确的补救措施。随着铁路技术的发展,隧道状态检测技术对于检测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人工检测方式已难以满足当前隧道状态检测中对于质量的要求。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为:铁路隧道状态检测中采用人工方式获取检测数据时效率低,且由于所获取的检测数据与实际数据误差较大而导致人工检测方式不满足当前隧道状态检测中对于质量的要求。因此,隧道检测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以提高检测的效率和质量,以便利于工作人员快速、准确地实施补救措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隧道状态检测车,以解决现有技术采用人工检测方式难以满足当前隧道状态检测中对于质量和效率的要求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隧道状态检测车,包括车体,所述车体上设置有地质雷达,以及分别与所述地质雷达主机电连接的计算机终端、用于检测隧道衬砌的衬砌检测天线,所述车体上安装有机械臂和用于控制所述机械臂的控制系统,所述衬砌检测天线固定设置在所述机械臂的末端。
所述机械臂包括第一机械臂、第二机械臂和第三机械臂,检测时,所述第一机械臂上设置有所述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与隧道拱顶的衬砌相对应且始终间隔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二机械臂上设置有所述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与隧道拱腰的衬砌相对应且始终间隔所述第一预定距离,所述第三机械臂上设置有所述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与隧道侧墙的衬砌相对应且始终间隔所述第一预定距离。
基于上述隧道状态检测车,为进一步提高其检测效率,实现同时检测隧道两侧拱腰的衬砌的目的,设置所述第二机械臂包括相同的两个机械臂,且检测时两个所述第二机械臂上设置有所述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分别与隧道两侧拱腰的衬砌相对应。
同理,为进一步提高隧道状态检测车的检测效率,实现同时检测隧道两侧侧墙的衬砌的目的,设置所述第三机械臂包括相同的两个机械臂,且检测时两个所述第三机械臂上设置有所述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分别与隧道两侧侧墙的衬砌相对应。
从预防同一位置被重复检测的角度分析,例如隧道拱顶与拱腰的交界处、拱腰与侧墙的交界处,为防止该两处位置被不同的机械臂重复检测,为进一步提高隧道检测车的检测效率和质量,检测时,使所述第一机械臂、所述第二机械臂和所述第三机械臂上设置有所述衬砌检测天线的末端均能够在隧道横截面内、在0-45度范围内转动。
在上述基础上,为使所述隧道状态检测车能够检测不同限界条件的隧道,设置所述第一机械臂、所述第二机械臂和所述第三机械臂均能够独立伸缩。
上述方案适用于隧道衬砌的检测,为扩大上述隧道状态检测车的使用范围,并进一步提高其检测效率,使其实现同时检测隧道衬砌和隧底的目的,在所述车体上还设置用于检测隧底的隧底检测天线,所述隧底检测天线与所述地质雷达主机电连接。
为提高上述检测车在检测隧底时的检测质量,设置所述地基检测天线包括用于检测轨道中心隧底的中位天线和用于检测轨道两侧隧底的侧位天线,检测时,使所述中位天线与轨道中心隧底相对应且间隔第二预定距离,使所述侧位天线与轨道两侧隧底相对应且间隔所述第二预定距离。
考虑铁路车辆限界要求,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定距离为10-30cm;所述第二预定距离大于等于35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917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