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的破乳处理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89650.9 | 申请日: | 2015-09-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623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16-06-01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琴;曾子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侨大学 |
主分类号: | C11B1/00 | 分类号: | C11B1/00;C11B1/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陈智海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酶法 提取 茶叶 处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具体是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的破乳 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水酶法提油技术是新近国内外比较关注的油脂提取技术,对比其他提 油方法来说,水酶法有安全、能耗低、产品质量好、操作方便等优点。但 是其提油过程中产生的大量乳状液严重影响到游离油的分离,使得提油率 不高,导致经济效益下降。对乳状液进行破乳已经成为该工艺工业化应用 前必须解决的技术难题。如今,已有不少研究人员对酶解破乳展开了深入 的研究,在花生油、大豆油、小麦胚芽油的酶解破乳已经有了不同程度的 进展,而在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研究报道尚未涉及破乳方面探索,这是一 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的破乳处理方法。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的破乳处理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S1、收集乳状液:采用离心方式收集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过程中产生 的乳状液;
S2、采用碱性蛋白酶对此乳状液进行破乳
S2.1、仪器预热:打开磁力搅拌器,设定温度为53℃;
S2.2、调节pH值:调节乳状液的pH值至7.5-10;
S2.3、反应:调节好pH后在乳状液中加入碱性蛋白酶,碱性蛋白酶的 用量为2000-8000U/g乳状液,并放入转子,在磁力搅拌器中反应5-25min;
S2.4、灭酶:反应完成后,在100℃水浴锅中进行灭酶,再用冷水浴冷 却,得到冷却后的反应液;
S2.5、离心:将冷却后的反应液导入离心管中,进行离心分离;
S2.6、移出清油:分离出清油,并将清油烘干除去水分。
上述步骤S1中,收集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过程中产生的乳状液通过如 下方式进行:采用中性蛋白酶,在53℃的磁力搅拌器中,按照1:5.19的料 液比反应3.2h,反应完成后100℃灭酶10min,冷却后放入离心管中,4000 r/min离心20分钟,用移液枪将上层清油吸出,收集乳化层。
上述步骤S2中,碱性蛋白酶采用杰能科食品级碱性蛋白酶Protex6L, 调节乳状液的pH值至8.5,碱性蛋白酶的用量为6000-8000U/g乳状液,在 磁力搅拌器中反应的时间为15min。
上述步骤S2中,碱性蛋白酶采用食品级2709碱性蛋白酶,调节乳状 液的pH值至8.5,碱性蛋白酶的用量为4000U/g乳状液,在磁力搅拌器中 反应的时间为15min。
上述步骤S2中,碱性蛋白酶采用索莱宝碱性蛋白酶,调节乳状液的pH 值至9.0,碱性蛋白酶的用量为7000U/g乳状液,在磁力搅拌器中反应的时 间为15min。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发明一种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的破乳处理方法, 通过碱性蛋白酶来破坏乳状液的稳定性而获得清油,提高茶叶籽油的提油 率,提高经济效益。采用本发明方法,通过选择合适的反应条件,破乳率 最高可达92.1%,为茶叶籽工业化应用前解决了破乳的技术难题。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水酶法提取茶叶 籽油的破乳处理方法不局限于实施例。
本发明的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的破乳处理方法,通过两大步骤实现, 此两大步骤分别为收集乳状液和采用碱性蛋白酶对此乳状液进行破乳。
本发明中,用真空干燥法分别测定乳状液中油脂、水的总含量;用凯 氏定氮法测定乳状液中蛋白质含量。从而可以计算得出:破乳率=清油质量 /乳状液油脂总含量×100%。
本发明中,所采用的碱性蛋白酶为杰能科食品级碱性蛋白酶Protex6L (液态)、食品级2709碱性蛋白酶(粉末状)或索莱宝碱性蛋白酶。这三 种碱性蛋白酶的理化性质如表1所示。
表1
实施例1:
本发明的水酶法提取茶叶籽油的破乳处理方法,通过如下步骤实现:
S1、收集乳状液:采用中性蛋白酶,在53℃的磁力搅拌器中,按照1:5.19 的料液比反应3.2h,反应完成后100℃灭酶10min,冷却后放入离心管中, 4000r/min离心20分钟,用移液枪将上层清油吸出,收集乳化层;
S2、采用碱性蛋白酶对此乳状液进行破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侨大学,未经华侨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8965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