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铝碲中间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75346.9 | 申请日: | 2015-09-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3979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陈婷;赵明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锦钛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21/00 | 分类号: | C22C21/00;C22C1/03 |
代理公司: | 成都科海专利事务有限责任公司51202 | 代理人: | 黄幼陵,周敏 |
地址: | 61004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间 合金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铝及铝合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铝碲中间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铝合金由于具有资源丰富、质量轻、比强度高、导电和导热性好、耐腐蚀性强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运输机械、动力机械、化学工业、航空工业及军事等各个领域。随着汽车、电子、机械等行业向着轻量化、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尤其是汽车工业的飞速发展,对铝合金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铝合金的综合性能已成为铝合金材料研究领域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研究表明,碲是铝硅合金的良好长效变质剂,能使共晶硅以片状分枝的方式细化,从而显著提高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此外,碲作为微合金化元素,在铝合金中添加碲还可以提高铝合金的硬度和可塑性。目前制备含碲铝合金的方法中,碲主要是以纯碲的形式加入。由于碲的熔沸点较低(熔点为452℃,沸点为1390℃),在铝合金常规熔炼温度(740℃)下容易发生烧损氧化,导致铝合金中碲的收得率较低,且收得率不稳定,不易控制。同时,由于碲密度较大(6.25g/cm3),在熔炼过程中碲易发生偏析沉淀,出现碲局部分布不均匀和沉积在坩埚底部的现象,导致制得的铝合金中碲分布不均匀,收得率较低,影响铝合金的力学性能和导电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铝碲中间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以及该铝碲中间合金在制备含碲铝合金中的应用,以提高含碲铝合金中碲的收得率,并使碲收得率稳定易控制,使铝合金中碲分布均匀。
本发明所述铝碲中间合金由质量分数为0.1%~48%的碲,质量分数为52%~99.9%的铝组成。根据含碲铝合金中碲的含量,上述铝碲中间合金中碲的质量分数优选为1%~20%,铝的质量分数为优选为80%~99%。
本发明所述铝碲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工艺步骤如下:
(1)配料
以碲和铝为原料,按照铝碲中间合金中碲的质量分数、铝的质量分数称量原料;
(2)熔炼
将原料铝置于加热炉中预热去除吸附的水分和气体后,在惰性气体保护下或加入覆盖剂条件下加热使铝全部熔化得到铝液,所述覆盖剂的加入量为铝和碲总质量的0.5%~2%,然后在680~800℃分批次将原料碲压入铝液中,当碲全部加入铝液并熔化后,将铝、碲熔体的温度调节至680~740℃并保温搅拌5~30分钟扒渣,扒渣后,保持铝、碲熔体的温度在680~740℃并加入原料铝和碲总质量0.4%~1.2%的精炼剂在搅拌下精炼5~20分钟,继后静置保温5~10分钟即得到铝碲中间合金液;
(3)浇注
将步骤(2)所得铝碲中间合金液浇注到预热至150~250℃的金属铸模中,冷却至室温即得到铝碲中间合金。
上述铝碲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分批次将碲压入铝液中时每次的压入量为原料碲质量的3%~8%。
上述铝碲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所述覆盖剂为氯化钠、氯化钾、氟化钠、氟化钙、氯化锂中的至少一种。
上述铝碲中间合金的制备方法,所述精炼剂为六氯乙烷、氯气、四氯化碳、脱水氯化锌中的至少一种。
本发明所述铝碲中间合金在制备含碲铝合金中的应用,含碲铝合金的化学成分为:碲的质量分数0.01%~5%,铝的质量分数95%~99.99%;或碲的质量分数0.01%~5%,其它金属元素的质量分数0.03%~30%,余量为铝,所述其它金属元素为硅、铜、镁、锰、钛、钒、铬、锆、锌中的至少一种,
工艺步骤如下:
(1)配料
原料为铝和上述铝碲中间合金;或原料为铝,上述铝碲中间合金及硅、铜、镁、锰、钛、钒、铬、锆、锌中的至少一种,或含硅、铜、镁、锰、钛、钒、铬、锆、锌中的至少一种元素的铝合金,或铝硅中间合金、铝铜中间合金、铝镁中间合金、铝锰中间合金、铝钛中间合金、铝钒中间合金、铝铬中间合金、铝锆中间合金、铝锌中间合金中的至少一种;按照含碲铝合金的化学成分称量原料;
(2)熔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锦钛精工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锦钛精工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7534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