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68312.7 | 申请日: | 2015-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84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张秀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星懿医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6/73 | 分类号: | A61K36/73;A61P9/10;A61K31/7048;A61K31/352;A61K31/5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冠心病 心绞痛 药物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亦称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HeartDisease)或冠状动脉心脏病(CoronaryCardiopathy),包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狭窄、阻塞和冠状动脉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心绞痛(AnginaPectoris)属于冠心病中最常见的类型,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且暂时的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我国古代文献中没有冠心病的病名,但类似的症候早有记载,本病属于中医学“胸痹”“心痛”“厥心痛”等范畴。中医认为该病由内伤七情、劳乏不节、或饮食肥甘,病位在心,与脾(胃)、肾、肝(胆)等多脏腑相关,呈现本虚标实的病理特征。本虚责之于气、血、阴、阳,标实主要涉及气滞、血瘀、痰饮、寒凝、火热等病理产物或因素。2002年修订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将心绞痛分为心血瘀阻、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痰阻心脉、阴寒凝滞、气阴两虚、心肾阴虚、阳气虚衰等8个证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将冠心病胸痹心痛证候分为6型:心血瘀阻、寒凝心脉、痰浊内阻、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心肾阳虚。
中医对冠心病心绞痛认识由来已久,但因其病理机制复杂,辨证分型亦无统一标准,应在中医证型客观化研究的基础上尽快制订统一标准,指导临床治疗。现代医学将冠心病心绞痛分为稳定型心绞痛与不稳定型心绞痛2种类型,其病理基础,诱发因素,临床表现,治疗原则,预后转归完全不同,而中医往往笼统地将两者都称为“胸痹”“心痛”,为指导临床治疗带来诸多不便,也使临床研究的结果缺少科学性与客观性。近年来冠心病的中药治疗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但亦存在不少问题,如中药研究仍停留在以某种中成药或某个西药作为对比对象阶段,临床治疗观察的例数有限,缺乏设计严密的大规模多中心临床试验。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当运用循证医学的手段,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客观地评价中医药的疗效,并从微观层次,进一步挖掘中医药在抗凝、溶栓、解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方面的治疗特色,系统深入研究其作用机制,使得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中医药能通过多靶点、多途径、多中心治疗冠心病,不仅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而且能改善患者的病理损伤,从根本上延缓病程的进展,显示了中医在治疗冠心病上的独特优势。西药治疗冠心病的作用机理清楚,药效迅速,但是作用单一,每种药物仅有一种作用或作用于一个环节。中药化学成分复杂,机制研究尚且薄弱。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在强化中医辨证论治基础上,对中药的有效成分、作用靶点进行深入研究,或借助基因组学、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能反映中医多靶点、多途径的研究手段对各证型进行深入研究,把现代科学技术运用到中医现代化中来,必将有助于中药疗效的更好发挥。
白花油麻藤:本品为豆科植物白花油麻藤MucunabirdwoodianaTutcher的干燥种子。秋季采集果实,取出种子,晒干。性味:平,甘。功能与主治:清脾热,通络,强身。用于肺病,脾病,经络病,培根病,中毒症,外敷消肿。种仁滋补,增精液。
褐毛橐吾:本品为菊科植物褐毛橐吾Ligulariaachyrotricha(Diels)Ling或大黄橐吾L.duciformis(C.windl.)Hand.-Mazz.的干燥全草。6~7月采集全草,洗净,晒干。性味:甘、苦,凉。功能与主治:清热解毒。用于龙热病,脾热病,白喉,疫疠,疮疖,皮肤病。
高山绣线菊:本品为蔷薇科植物高山绣线菊SpiraeaalpinaTurcz.的干燥花、叶。花期采集,晒干。性味:甘、凉。功能与主治:清骨热,生津,止血,敛黄水。治疮疡,黄水病,腹水,肺瘀血,子宫出血。
橄榄苦苷(Oleuropein):分子式C25H32O13,分子量540.52128,CAS号32619-42-4,具有强力的抗细菌和抗病毒特性、还有极强的抗氧化能力。
二氢桑色素(Dihydromorin):CAS号18422-83-8,分子式C15H12O7,分子量304.3。
贝母甲素(peimine):CAS号23496-41-5,分子式C27H45NO3,分子量431.6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星懿医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济南星懿医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831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便捷垃圾纸篓
- 下一篇:粉料物料运输车罐内流化床气室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