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气体/双燃料发动机进气歧管燃气喷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67668.9 | 申请日: | 2015-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9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23 |
发明(设计)人: | 宋恩哲;李越;杨立平;姚崇;孙军;刘振廷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M21/02 | 分类号: | F02M2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体 燃料 发动机 歧管 燃气 喷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气喷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气体/双燃料发动机进气歧管燃气喷射装置,属于发动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污染和化石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天然气作为新一代的内燃机替代燃料被重点研究。天然气具有热值高,污染小,储量丰富的特点。目前天然气发动机按照燃料种类分为天然气单一燃料发动机和双燃料发动机,对于天然气的供给方式,目前国内外大多采用缸外供气方式,在进气总管或进气歧管安装天然气喷射阀,对于天然气进气总管喷射方式,在进气总管上加装文丘里管结构,燃气与空气靠缸内负压被吸入文丘里管后进入气缸,能够实现天然气与空气的充分混合,混合均匀性好,但是进气总管喷射方式无法满足每缸空燃比的精确控制,易造成各缸进气不均匀的情况,造成失火等现象,另外进气总管喷射方式对于工况的变化反应较慢,造成污染物排放量较高,热负荷大。而天然气进气歧管喷射方式可以弥补上述问题,但是由于进气歧管距离进气门较近,天然气与空气混合时间较短,天然气与空气混合不均匀,同时,因为天然气密度低于空气,且贴近进气道壁面的天然气由于气体粘性造成流速下降,导致大量天然气聚集在进气道内,进气不充分,缸内浓度梯度过大,导致燃烧恶化,排温升高,发动机的排放性和经济型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各缸进气均匀性的基础上,使天然气和空气能够在进气道内更好的混合,进而改善发动机燃烧质量而提供一种气体/双燃料发动机进气歧管燃气喷射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进气歧管、气缸盖和燃气喷射电磁阀,还包括燃气喷射结构,所述燃气喷射结构安装在进气歧管和气缸盖内的进气道的连接处,且所述燃气喷射结构包括外部框架和内部文丘里管,外部框架的内表面设置有供气环槽,所述燃气喷射电磁阀安装在外部框架的顶端,文丘里管内表面设置有一列不同孔径的出气孔。
本发明还包括这样一些结构特征:
1.所述一列出气孔沿着文丘里管内表面均匀布置、且每个出气孔沿燃气喷射电磁阀的中心线轴对称设置,出气孔的孔径沿着远离燃气喷射电磁阀的方向依次增大。
2.燃气喷射结构与进气歧管的接触面、燃气喷射机构与气缸盖内的进气道的接触面均设置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本发明的天然气喷射装置,将天然气向气道中心喷射,与来流空气碰撞,增强天然气与空气的混合程度,同时,文丘里管对混合气体有加速作用,能够尽量减小气道残存的天然气量,改善发动机的燃烧质量,提高燃料经济性,降低排放。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总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总装结构主视图;
图3是本发明的喷射结构部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文丘里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结合图1~2,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气体/双燃料发动机燃气喷射装置由进气歧管1、气缸盖5、燃气喷射电磁阀3、燃气喷射结构构成。燃气喷射结构的内部为文丘里管8,外部框架2加工有供气环槽4,外部框架2和内部文丘里管8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一起,燃气喷射结构安装在进气歧管1和气缸盖内进气道6的连接处,通过螺栓紧固,两接触面之间都安放有密封圈,防止漏气。燃气喷射结构顶端安装有燃气喷射电磁阀3,外部框架2上表面打有与燃气喷射电磁阀3相配合的圆孔,通过压板将燃气喷射电磁阀3紧密安装在燃气喷射结构上,燃气喷射结构内表面开有不同直径的出气孔7。
结合图3,燃气喷射结构由外部框架2和内部文丘里管8组成,外部框架2和内部文丘里管8通过过盈配合装配在一起,燃气喷射结构的上下表面分别加工出凹槽,并加工有螺栓孔9,燃气喷射结构两侧分别和气缸盖5和进气歧管1相连接,通过螺栓紧固,两接触面之间都安放有密封圈,防止漏气。燃气喷射结构内表面打有均匀分布的直径不相同的四组喷气小孔7,四组出气孔7沿电磁阀中心线延长线呈轴对称的分布方式,孔径随远离燃气喷射电磁阀3的距离增大而增加。
结合图4,由燃气喷射电磁阀3喷入供气环槽4的天然气,通过出气孔7喷入到进气道中,出气孔7位于文丘里喷管的喉口处,由出气孔7喷出的天然气方向与进气道的空气来流方向相垂直。另外,为了不影响进气歧管1的气体流通能力,文丘里喷管的进出口截面宽度与进气歧管1宽度和缸盖内进气道6宽度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76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