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酸水解测定脂肪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67044.7 | 申请日: | 2015-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581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2-16 |
发明(设计)人: | 赵新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赵新华 |
主分类号: | G01N5/04 | 分类号: | G01N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6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解 测定 脂肪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脂肪的测定方法,具体涉及酸水解测定脂肪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大多数动、植物食品都含有天然脂肪或类脂化合物,但含量各不相同。食品中的脂肪主要包括脂肪(甘油三酸脂)和类脂化合物(脂肪酸、糖酯和甾醇)。脂肪是食品中具有最高能量的营养素,也是食物中三大营养素之一,食品中脂肪含量的高低是衡量食品营养价值的指标之一。此外,在食品加工生产过程中,加工的原料、半成品、成品的脂类含量对食品的风味、组织结构、品质、外观和口感等都具有重要影响。
食品中脂肪的测定,大多数采用的是国际GB5009.6中的第方法,即“索氏抽提法”,做起来不太方便,费水、费电、费时;采取国际GB5009.6中的第二种方法即“酸水解法”测定脂肪、省水、省电、省时,但是仍然存在才做不方便的缺陷,测试过程中测试样转移次数过多,容易造成实验误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能够有效避免误差的酸水解测定脂肪的方法。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酸水解测定脂肪的方法,包括样品处理、酸水解和提取和称重步骤,其创新点在于:采用具塞筒对样品进行酸水解测试脂肪含量;
所述样品处理:取样品置于100mL的具塞量筒中,加8mL水,再加入10mL盐酸混匀;
所述酸水解步骤:将具塞量筒放入70℃水浴中,消化60min;
所述提取步骤:取出具塞量筒,加10mL乙醇,加25mL乙醚,振摇1min开室放气,塞好静置10min开塞,用石油醚-乙醚混合液冲洗筒口脂肪;静置20min,待合层后记录上层醚层的体积;
所述烘干、称重步骤:取25mL上清液于锥形瓶中,置于水浴上蒸干后放于100℃烘箱中干燥2h,取出放进干燥器内冷却0.5h,反复称量至恒重。
进一步的,脂肪含量的计算方法如下: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1)中称取固体样品的重量为2.00g,吸取液体的体积为10mL。
进一步的,所述步骤(3)石油醚-乙醚混合液中石油醚和乙醚的体积比为1∶1。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采用具塞量筒方便操作,使过程转移次数减少,方便记录醚层体积;
(2)取25mL上清液能够有效避免国标上全部取出醚层造成的操作失误,有效避免测定的误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详细说明。
实施例1
称取脆饼2.0590g,放置具塞量筒,加8mL水,再加入10mL盐酸混匀,放置70℃水浴,消化60min,取出具塞量筒,加10mL乙醇,加25mL乙醚,振摇1min开室放气,塞好静置10min开塞,用石油醚-乙醚(1∶1)混合液冲洗筒口脂肪,静置20min待合层后记录上层醚层体积后,取25mL上清液于锥形瓶中,置于水溶上蒸干后放于100℃烘箱中干燥2h,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0.5h称量酸至恒重。
记录醚层体积45.00mL,锥形瓶和试样干燥后质量为37.8306g,锥形瓶质量为37.6926g,根据公式
实施例2
称取液体试样果蔬汁饮料10.1242g,放置具塞量筒,再加入10mL盐酸混匀,放置70℃水浴,消化60min,取出具塞量筒,加10mL乙醇,加25mL乙醚,振摇1min开室放气,塞好静置10min开塞,用石油醚-乙醚(1∶1)混合液冲洗筒口脂肪,静置20min待合层后记录上层醚层体积后,取25mL上清液于锥形瓶中,置于水溶上蒸干后放于100℃烘箱中干燥2h,取出放干燥器内冷却0.5h称量酸至恒重。
记录醚层体积46.00mL,锥形瓶和试样干燥后质量为38.1106g,锥形瓶质量为38.0044g,根据公式
上述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保护范围进行限定,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赵新华,未经赵新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70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