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原位清洗MWCVD舱体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63596.0 | 申请日: | 2015-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753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03 |
发明(设计)人: | 朱嘉琦;代兵;舒国阳;杨磊;王强;王杨;陈亚男;赵继文;刘康;孙明琪;韩杰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23C16/517 | 分类号: | C23C16/517;C23C16/27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23109 | 代理人: | 侯静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等离子体 原位 清洗 mwcvd 方法 | ||
1.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原位清洗MWCVD舱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原位清洗MWCVD舱体的方法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的:
一、吹洗舱体:
用气枪对微波等离子体辅助化学气相沉积仪器舱体内部进行吹洗;
二、关舱:
将样品台移入舱体中心位置,关闭舱体舱门;
三、抽真空:
关舱后,对舱体进行抽真空,使舱体内真空度达到3.0×10-6mbar~5.0×10-6mbar;
四、原位清洗:
①、开启程序,通入氢气,设定氢气流量为200sccm,使得舱体气压为10mbar,启动微波发生器,激活等离子体;
②、调节舱体气压为2mbar~8mbar,调节等离子体入射功率为1600W~1800W,调节反射功率为500W~1500W,使得等离子体球直径达到8cm~15cm;
③、调节氢气流量为300sccm~400sccm,在舱体气压为2mbar~8mbar、氢气流量为300sccm~400sccm、等离子体入射功率为1600W~1800W、反射功率为500W~1500W及等离子体球直径为8cm~15cm的条件下,舱体在氢等离子体气氛中清洗60min;
④、打开氧气阀门,通入氧气,设定氧气流量为15sccm~30sccm,待氧气与氢气的等离子体气氛混合均匀后,在舱体气压为2mbar~8mbar、氢气流量为300sccm~400sccm、氧气流量为15sccm~30sccm、等离子体入射功率为1600W~1800W、反射功率为500W~1500W及等离子体球直径为8cm~15cm的条件下,舱体在氢氧混合等离子体气氛下清洗2h~10h;
⑤、关闭氧气阀门,停止通入氧气;
⑥、将氧气完全排出,保持氢气流量为300sccm~400sccm,在舱体气压为2mbar~8mbar、氢气流量为300sccm~400sccm、等离子体入射功率为1600W~1800W、反射功率为500W~1500W及等离子体球直径为8cm~15cm的条件下,舱体在氢等离子体气氛下清洗10min~30min;
⑦、将反射功率调节至100W~300W,关闭微波发生器,熄灭等离子体辉光;
⑧、调节氢气流量为50sccm~200sccm,在舱体气压为2mbar~8mbar及氢气流量为50sccm~200sccm的条件下,对舱体吹洗10min~30min,即完成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原位清洗MWCVD舱体的方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原位清洗MWCVD舱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关舱后,对舱体进行抽真空,使舱体内真空度达到5.0×10-6mbar。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原位清洗MWCVD舱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②中调节舱体气压为4mbar,调节等离子体入射功率为1650W,调节反射功率为1300W,使得等离子体球直径达到15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原位清洗MWCVD舱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③中调节氢气流量为300sccm,在舱体气压为4mbar、氢气流量为300sccm、等离子体入射功率为1650W、反射功率为1300W及等离子体球直径为15cm的条件下,舱体在氢等离子体气氛中清洗60min。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原位清洗MWCVD舱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④中打开氧气阀门,通入氧气,设定氧气流量为15scc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原位清洗MWCVD舱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④中待氧气与氢气的等离子体气氛混合均匀后,在舱体气压为4mbar、氢气流量为300sccm、氧气流量为15sccm、等离子体入射功率为1650W、反射功率为1300W及等离子体球直径为15cm的条件下,舱体在氢氧混合等离子体气氛下清洗5h。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等离子体原位清洗MWCVD舱体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⑥中将氧气完全排出,保持氢气流量为300sccm,在舱体气压为4mbar、氢气流量为300sccm、等离子体入射功率为1650W、反射功率为1300W及等离子体球直径为15cm的条件下,舱体在氢等离子体气氛下清洗2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359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C23C 对金属材料的镀覆;用金属材料对材料的镀覆;表面扩散法,化学转化或置换法的金属材料表面处理;真空蒸发法、溅射法、离子注入法或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一般镀覆
C23C16-00 通过气态化合物分解且表面材料的反应产物不留存于镀层中的化学镀覆,例如化学气相沉积
C23C16-01 .在临时基体上,例如在随后通过浸蚀除去的基体上
C23C16-02 .待镀材料的预处理
C23C16-04 .局部表面上的镀覆,例如使用掩蔽物的
C23C16-06 .以金属材料的沉积为特征的
C23C16-22 .以沉积金属材料以外之无机材料为特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