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黄精蜂蜜粥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60541.4 | 申请日: | 2015-09-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0497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陈西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神农蜂语生物产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L7/10 | 分类号: | A23L7/10;A23L21/25;A23L33/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大卓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9 | 代理人: | 史霞 |
地址: | 442500 湖北省十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精 蜂蜜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黄精蜂蜜粥及其制作方法,所述黄精蜂蜜粥配方按重量份数由下列组分组成,其中各组分的重量分数以总量重量份数为2000份计为:黄精450~550重量份,枸杞100~200重量份,桂圆50~150重量份,蜂蜜100~200重量份,黑米450~550重量份,月桂酸单甘油酯5~10重量份,卵磷脂15~25重量份,磷酸盐2~5重量份,余量为水。本发明还公开了黄精蜂蜜粥的制作方法。本发明通过在黑米粥中掺入具有保健作用的组分制成的黄精蜂蜜粥,可用于老人身体虚弱,精血不足,早衰白发,食用方便,口感适宜,同时也解决相类产品携带不便、食用不便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休闲食品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具有口感怡人、保健效果的黄精蜂蜜粥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黄精,为百合科植物黄精或囊丝黄精以及若干同种植物的根茎。黄精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珍贵中药,为服食保健要药。本品为气阴双补药,有养阴润肺,补脾益气,补肾填精之功。主治肺阴虚亏,干咳无痰;脾胃虚弱,食少纳呆,倦怠乏力;或肾虚精亏,腰酸足软,头晕耳鸣及消渴等。性平,味甘。归脾、肺、肾经。常用10~20克。亦可熬膏、制作药膳,或酿酒,或人丸、散。由于生黄精有一定的刺激性,所以一般都是蒸熟后应用,称为制黄精。黄精的根茎含黏液质、淀粉及糖分等;囊丝黄精的根茎含二氨基丁酸、天门冬氨酸、高丝氨酸、毛地黄糖苷及多种蒽醌类化合物等。黄精能增强心肌收缩力、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营养,还能降血压、降血脂,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及脂肪肝的浸润。对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过高有显著抑制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和促进蛋白质的合成。有抑菌作用。还具有延缓衰老作用。
枸杞,《神农本草经》记载:“枸杞久服能坚筋骨、耐寒暑,轻身不老,乃中药中之上品。”《本草纲目》记载“枸杞子甘平而润,性滋补能补肾、润肺、生精、益气,此乃平补之药。”众所周知,宁夏枸杞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具有补肾养肝、润肺明目等功效,受到中外医学家与食疗养生专家的高度重视。经研究,宁夏枸杞具有如下养生保健功效。
桂圆,补心脾,益气血,健脾胃,养肌肉。思虑伤脾,头昏,失眠,心悸怔忡,虚赢,病后或产后体虚,及由于脾虚所致之下血失血症。现代医学实践证明,它还有美容、延年益寿之功效。
蜂蜜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蜂蜜中的果糖和葡萄糖容易被人体吸收。1公斤成熟的蜂蜜发热量为3,280大卡。蜂蜜对某些慢性病还有一定的疗效。常服蜂蜜对于心脏病、高血压、肺病、眼病、肝脏病、痢疾、便秘、贫血、神经系统疾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等都有良好的辅助医疗作用。蜂蜜含有其他多种人体不可或缺的微量元素,所以还是天然的美容保健品,备受青睐。
黑米为黑稻加工产品,属于糯米类,是由禾本科植物稻经长期培育形成的一类特色品种。稻粒外观长椭圆形,稻壳灰褐色,粒型有籼、粳两种,粒质分糯性和非糯性两类。糙米呈黑色或黑褐色,营养丰富,食、药用价值高,除煮粥外还可以制作各种营养食品和酿酒,素有“黑珍珠”和“世界米中之王”的美誉。最具代表性的陕西洋县黑米、自古就有“药米”、“贡米”、“寿米”的美誉。
发明内容
作为各种广泛且细致的研究和实验的结果,本发明的发明人已经发现,通过在黑米粥中掺入具有保健作用的黄精、枸杞和桂圆制成的黄精蜂蜜粥,不仅具有改善老人身体虚弱,精血不足,早衰白发的功效,而且食用方便,口感适宜,通过灌装解决了产品携带不便、食用不便等不利因素。基于这种发现,完成了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通过在黑米粥中掺入了黄精、枸杞和桂圆,提高了黑米粥的保健效果,可用于老人身体虚弱,精血不足,早衰白发,食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神农蜂语生物产业有限公司,未经湖北神农蜂语生物产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605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