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松动球面多束换能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47305.9 | 申请日: | 2015-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0406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孙鹞鸿;樊爱龙;徐旭哲;任成燕;严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V1/157 | 分类号: | G01V1/157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科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16 | 代理人: | 宋鹰武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松动 球面 多束换能器 | ||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松动球面多束换能器,包括壳体、顶盖、套筒和电极主体;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电极主体上部,所述壳体内设有卡位,所述套筒和电极主体整体活动的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卡位处,所述套筒与壳体围成放电腔,所述放电腔内注满导电液体,所述电极主体下部置于导电液体中;所述壳体与顶盖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与顶盖之间具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有调节件。本发明通过一方面使换能条件可控,方便进行试验对比;另一方面能够调整震动波的频率,满足不同的地质条件和勘测要求;通过设计调位组件实现了放电电极之间距离的控制,便于试验的对比分析和电晕、电弧放电的有效选择,增加了现场勘测调节的灵活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震勘探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松动球面多束换能器。
背景技术
高压脉冲在水中放电会产生瞬间的能量波,这种能量波的波形及频率与地震波类似,可用于模拟地震波进行矿产资源的勘测。瞬间的能量波穿过放电装置沿地层向下传播,途经不同的地质层进行折射和反射,最后通过检波器接收,以此来判断或再现地层的控矿结构。顾名思义,水中放电必须要有一定的水体,如2009年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与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联合研制成功的海鳗20千焦电火花震源系统;从上一世纪七十年代起中国科学院电工所陆续研制的陆地电火花震源,都要挖井注水或利用地下水层。鉴于多数金属矿大多在山区,这种方式并不适合。
中国专利200810056793.3公开的一种放电电极,电极下端是开放式的,主要用于海洋地震勘探领域,需要有广阔的水域,无法用于陆地使用。中国专利201010541046.6公开的用于地震勘探的相控阵电火花子震源,其底部设计成椎体结构,正负电极形成的空间较小,该空间的外壁较薄,且为两种结构的过渡处,当多次放电后,易发生断裂;同时,电极正极端刚刚接触液体表面,没有深入进去,易发生造成沿面放电,当电极正极端因腐蚀变短,没有及时处理而无法接触液体后,电荷会另外寻找流通释放的通路,会引起绝缘击穿、电缆断裂、严重时会引起主机器件损害。另外,单电极放电端面小,电极本身也易损伤。中国专利201510146327.4公开的一种电声转换电极,多次放电后,易造成土壤松动,需多次夯实;由于多根长度相等的单芯绝缘电缆捆扎成束穿过金属帽和装置内部,中间无过渡,造成深入装置底部的位置不易固定;由于将露出的多根绝缘电缆的中心导体焊接在一起,,多次放电后的拉伸振动,造成焊接处易断,焊接处的裸露,也增加了空气沿面放电的可能性。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情况,本发明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松动球面多束换能器。
本发明一种防松动球面多束换能器,包括壳体、顶盖、套筒和电极主体;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电极主体上部,所述壳体内设有卡位,所述套筒和电极主体整体活动的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卡位处,所述套筒与壳体围成放电腔,所述放电腔内注满导电液体,所述电极主体下部置于导电液体中;所述壳体与顶盖固定连接,所述套筒与顶盖之间具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有调节件。
进一步,所述调节件为调节螺钉,所述调节螺钉栓接在所述套筒连接部或顶盖,根据调节螺钉旋进距离的调节缓冲的高度。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壳体从上到下设有第一内径和第二内径,所述第一内径大于第二内径,所述第一内径与第二内径连接处具有一卡位;所述套筒包括一体成型的凸起部、连接部和套筒部,所述连接部外径与所述第一内径配合,所述套筒部外径与第二内径配合,所述连接部放置在卡位上。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内径与第二内径连接的卡位处还设置有调位组件,所述套筒连接部放置在调位组件上;所述调位组件包括多个高度不同的可更换式调位组件,根据电极间距要求选择不同高度的调位组件进行跟换。
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电极主体包括电极杆、汇流板和电缆束;所述电缆束由多根导线头头相平、尾尾成正立抛物面紧密地捆扎而成;所述电缆束连接至汇流板一面,所述电极杆设置在汇流板的另一面;所述汇流板连接电极杆的一面上还设有密封绝缘胶;所述汇流板的侧面开有第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密封胶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4730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抗腐蚀型雨量测试仪
- 下一篇:放射治疗中在线剂量监测和验证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