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底栖动物的养殖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33195.0 | 申请日: | 2015-08-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594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国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港鸿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K61/20 | 分类号: | A01K61/2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32103 | 代理人: | 孙仿卫 |
| 地址: | 215623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动物 养殖 方法 | ||
1.一种底栖动物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建池:培养池的池深不超过100cm,所述培养池的不同侧壁上分别开设有带栅栏的进水口与排水口,所述排水口的高度高于所述进水口的高度;所述培养池内由周边向中心逐渐下倾形成一凹陷部,所述凹陷部与水平面间的夹角角度大于0°且小于等于30°;
2)制作培养基:所述培养基的底料包括污泥、疏松物料及有机物料,制作时,在所述培养池的池底依次铺设所述疏松物料、第一层所述污泥,第一层所述污泥与所述疏松物料的总厚度控制在10~20cm,加水淹没第一层所述污泥的上表面,浸泡2~3 天后在第一层所述污泥的上表面上铺设腐熟后的所述有机物料,即可完成培养基的制作;
其中:根据所述培养池的面积,所述疏松物料的投加量为2~10kg/m2;所述有机物料的投加量为10~20kg/m2;
3)接种:接种前,在所述培养基的上表面覆盖第二层厚度为3~10cm的所述污泥,加水至水层深度达10~20cm,而后将底栖动物种苗均匀地撒在第二层所述污泥的上表面上,并保持所述培养池处于微流水状态;
4)擂池与水体管理:擂池是用“T”形木耙将所述培养池池底全面擂动,将青苔、杂草埋入所述培养池的培养基中;养殖过程中,水层深度控制在10~20cm,按所述培养池的面积计算,每秒钟有5~10kg/亩的水流量。
2.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底栖动物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接种完毕后,可进行追肥,具体实施如下:接种后至采收前,每隔10~15 天,按所述培养池的面积计算,投加腐熟后的所述有机物料200~250kg/亩;自第一次采收起,每次采收后均需补加腐熟后的所述有机物料200~300 kg/亩。
3.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底栖动物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在第二层所述污泥的上表面上还铺设有一层底栖动物饲料,根据所述培养池的面积,所述底栖动物饲料的投加量为150~250 kg/m2。
4.根据权利要求1 至3任一所述的底栖动物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池呈长条形或正方形或曲流形或环流形。
5.根据权利要求1 所述的底栖动物的养殖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种后,在所述培养池内栽种有沉水植物,以保持所述培养池处于微流水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港鸿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张家港鸿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319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鱼类苗种人工增殖放流方法
- 下一篇:一种适用于海洋藻类和鱼类的礁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