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前向碰撞风险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30689.3 | 申请日: | 2015-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608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9 |
发明(设计)人: | 涂岩恺;陈青溪;兰伟华;吕伟煌;李家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8B21/06 | 分类号: | G08B21/0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5218 | 代理人: | 巫丽青 |
地址: | 361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碰撞 风险 疲劳 驾驶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基于前向碰撞风险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和装置,该方法包括:计算风险区间:前方车辆急减速时,实时车辆与前方车辆发生碰撞最大距离D1,实时计算前方车辆普通减速时,车辆与前方车辆发生碰撞的最大距离D2,D2到D1之间的距离为风险区间;进行模糊投票:以D2为0风险概率点,D1为1风险概率点,建立线性风险正切模糊函数,定时判断当前车辆所处位置的风险概率,得到的风险概率作为一个票数,并将该票数向全局投票箱进行投票;疲劳驾驶判断:对全局投票箱的票数进行累加,求得票数总和,并求得票数方差,根据票数总和与票数方差判断司机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该检测装置包括风险区间计算模块、模糊投票模块和疲劳驾驶判断模块。本发明检测更加有效、准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前向碰撞风险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车辆监控管理中,司机疲劳驾驶检测对于保障车辆安全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受到各种因素限制,检测准确率有限。采用统计驾驶时长或里程的方法(如专利201410630525.3等)不能应对更换驾驶员的情况;采用人脸、人眼视频检测(专利201410568886.X等)这类方法受到图像处理和识别水平的制约,误检和虚检率较高,并且这类方法都有一个统一特征:都需要安装一个额外的,对着驾驶员头部的图像采集或其它信息号采集设备,该设备与车辆本身的功能没有任何关系,额外增加车主的用车成本。同样的采用脉博、心跳等人体生理信号(专利201310018333.2等)检测人体疲劳特征也需要额外的与车辆功能无关的信号采集设备。利用司机驾驶行为进行疲劳驾驶检测(如专利201210235887.3、201410425869.0等)这类方法不能应对不同司机驾驶行为和习惯不同的问题,而且在不同路况条件下,司机驾驶行为也会不同(例如山路或堵车时就需要频打方向盘),因此这类方法的应用范围就受到了限制。
前向雷达安装于汽车前部,一般用于汽车主动安全,雷达检测车辆前方是否具有障碍物,若即将与障碍物发生碰撞,则会触发碰撞警报。前向雷达的碰撞警报只在有碰撞风险的时候触发,目前并没有用于司机的疲劳驾驶检测。
发明内容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前向碰撞风险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和装置。
本发明通过车辆前向雷达获取车辆与前方车辆的距离及相对速度,计算车辆最大制动下与前车发生碰撞的安全距离,根据安全距离设置一个与前车距离的风险区间,当检测到车辆长期处于风险区间内跟车,或频繁在风险阈值区间距离附近徘徊时,说明司机已无法主动的稳定的保证车辆安全,很可能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并进行疲劳驾驶报警。
本发明所阐述的一种基于前向碰撞风险的疲劳驾驶检测方法,该方法具有以下步骤:
计算风险区间:实时计算前方车辆在急减速时,车辆会与前方车辆发生追尾碰撞的最大距离D1,实时计算前方车辆在普通减速时,车辆会与前方车辆发生追尾碰撞的最大距离D2,最大距离D2到最大距离D1之间的距离为风险区间;
进行模糊投票:以最大距离D2的点为1风险概率点,最大距离D1的点为0风险概率点,建立非线性风险正切模糊函数,定时判断当前车辆所处位置的风险概率,每次得到的风险概率作为一个票数,并将该票数向一个全局投票箱内进行投票;
判断是否疲劳驾驶:对全局投票箱内的票数进行累加,求得票数总和,并求得票数方差,根据票数总和与票数方差判断司机是否处于疲劳驾驶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风险区间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雅迅网络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3068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压腹带
- 下一篇:一种防丢气味发生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