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7820.0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9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浩一;妹尾隆志;织田匡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7/20 | 分类号: | B60J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后部 车身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尤其涉及具备开闭式车顶的敞篷车的后部车身结构。
背景技术
以往,已开发了带开闭式车顶的车辆(折叠式敞篷车),其例子公开于国际专利公报 WO2005/061253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1)以及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7-261405号(以下称作专利文献2)中。
如图13至图15所示,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汽车100包括:折叠式车顶101、收纳折叠式车顶101的收纳室102(参照图14)、关闭收纳室102的开口部的盖体103。盖体103具有板状的基部104和设置在基部104的车宽方向两侧的垂直翼105。基部104具有俯视下呈四角形形状的中央部104a和一体地设置在中央部104a的车宽方向两侧的侧部104b。俯视下,两侧的侧部104b相对于中央部104a向后方突出(基部104的后部俯视下呈凹形)。垂直翼 105在基部104的两侧的侧部104b处向上突出设置,并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垂直翼105 在车辆侧视下呈直角三角形状,该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从前侧向后侧逐渐下降。该直角三角形的角度最小的锐角部105a设置在侧部104b的后端部。
基部104的两侧的侧部104b经由圆弧状的铰链106(参照图14)可转动地被安装于后舱盖107的里面。圆弧状的铰链106是所谓的鹅颈式铰链,圆弧的一端部以可围绕水平轴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后舱盖107的下表面,圆弧的另一端部被固定在基部104的侧部104b的下表面。
构成乘员室108的后窗的平坦的透明板109垂直地被设置在乘员室108与基部104的交界。透明板109基于其车宽方向两端部被垂直侧部引导部(未图示)引导而能够上下移动。
在透明板109被拉出到上侧的状态下,透明板109便将左右的垂直翼105间的空间与乘员室这两者隔开。
在折叠式车顶101从覆盖乘员室108的关闭状态(参照图13)向该折叠式车顶101被收纳到收纳室102的开放状态(参照图15)移动时,如图14所示那样,在向上方打开了盖体103 后,将折叠式车顶101折叠并收纳到收纳室102内,关闭盖体103(参照图15)。
根据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汽车100,基于垂直翼105,车身后部在侧视下呈卧车风格,因此,能够成为外观性优异的带折叠式车顶汽车100。而且,驾驶员能够通过透明板109视认车辆前方。
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汽车,其包括伸缩式车顶、收纳伸缩式车顶的收纳空间、将收纳空间的开口部能够开闭地覆盖的盖体、以及将盖体与收纳空间的底部连结的联杆机构。
联杆机构是进行盖体的开闭的机构。联杆机构在伸缩式车顶被收纳到收纳空间的状态(开放状态)下以及在伸缩式车顶覆盖乘员室的状态(关闭状态)下被折叠。
另一方面,在从开放状态过渡到关闭状态时以及从关闭状态过渡到开放状态时,联杆机构立起,盖体相对于收纳空间的开口部向后方移动且上升。
根据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汽车,基于联杆机构立起,盖体相对于收纳空间的开口部向后方移动且上升,因此能够将伸缩式车顶经由开口部收纳到收纳空间中。
然而,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汽车100中,由于左右的垂直翼105仅其下端部彼此被连结,因此盖体103不具备充分的刚性。
此处,若取代铰链106而采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联杆机构来移动所述盖体103时,由于盖体103的刚性不足,会使盖体103在移动中发生扭曲,存在难以确保移动时的稳定性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提高车舱盖的外观性又能够充分确保该车舱盖的刚性的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78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