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10527820.0 | 申请日: | 2015-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54597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松本浩一;妹尾隆志;织田匡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0J7/20 | 分类号: | B60J7/20 |
代理公司: | 上海市华诚律师事务所31210 | 代理人: | 梅高强,刘煜 |
地址: | 日本国广岛县***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后部 车身 结构 | ||
1.一种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顶收纳室,设置在乘员室的后方,收纳开闭式车顶的至少一部分;
车舱盖,在所述开闭式车顶覆盖所述乘员室的车顶关闭状态下以及在所述开闭式车顶的至少一部分被收纳于所述车顶收纳室的车顶开放状态下,覆盖所述车顶收纳室的开口部,在所述开闭式车顶在所述车顶关闭状态与所述车顶开放状态之间移动时,以开放所述开口部的方式移动;
联杆机构,将所述车舱盖以能够摆动的方式连结于车身;其中,
所述车舱盖具有在所述车顶关闭状态以及所述车顶开放状态下将所述车顶收纳室的开口部覆盖的平板状的基部、在所述基部的车宽方向两端部上与该车宽方向两端部一体形成而且相对于所述基部向上方突出并且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左右一对隆起部、以及在车宽方向上将所述一对隆起部的前端部的上部彼此连结而且在所述车顶关闭状态下与所述开闭式车顶的后侧连续地设置的连结部,
由所述一对隆起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壁的前缘部、所述连结部的后缘部以及所述基部的前缘部所围成的区域形成后窗所面临的后窗用开口部,
所述一对隆起部从所述车舱盖的前端部延伸至后端部,并且所述一对隆起部的上缘在前部至后部的范围向斜下方倾斜,
所述联杆机构是支撑所述隆起部的靠前部的部位的四联杆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隆起部的后端部相对于所述基部的后端部向后方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隆起部具有如下的形状:随着从后端部向所述后窗用开口部接近,俯视下向车宽方向内侧逐渐扩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隆起部中,处于所述后窗用开口部的侧方部分具有如下的形状:随着从上端部向下端部接近,车辆后视下向车宽方向内侧逐渐扩张。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车辆侧视下,所述隆起部的上缘与水平面所成的倾斜角小于所述后窗与水平面所成的倾斜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灯光设置在所述基部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隆起部中形成有侧窗用开口部,该侧窗用开口部中设置有侧窗。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窗在所述车顶关闭状态下处于所述乘员室与所述车顶收纳室之间的使用位置,在所述车顶开放状态下处于所述车顶收纳室的收纳位置,
当所述后窗处于所述使用位置时,在车辆侧视下,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所述侧窗用开口部的后端比所述后窗的至少一部分处于后方。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一对隆起部具有如下的形状:随着从后端部向所述侧窗用开口部接近,俯视下在车宽方向上逐渐扩张。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后部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
灯光设置在所述车舱盖的所述基部上,
所述隆起部的车宽方向内侧壁处于所述灯光 与所述侧窗用开口部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未经马自达汽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27820.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