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果蔬保鲜液、制备方法及其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16679.4 | 申请日: | 2015-08-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2112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2-01 |
| 发明(设计)人: | 胡花丽;李鹏霞;王毓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 主分类号: | A23B7/154 | 分类号: | A23B7/154 |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杜静静 |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保鲜 制备 方法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果蔬保鲜液,所述保鲜液中的组成和成分如下:质量分数为0.5%~2.0%莲房多酚和体积分数为1~5µL/L甲烷,余量为水。新型果蔬保鲜液的制备方法如下,1)用水配制0.5%~2.0%的莲房多酚溶液;2)将直径为0.4cm的塑料气路管与气泡石连接,之后放置气泡石于步骤1)中制备的莲房多酚溶液中;3)通入纯的甲烷气体,使该溶液中甲烷的体积分数为1~5µL/L,即可得到新型果蔬保鲜液。该技术方案可以减缓果蔬采后的衰老进程,提高采后果蔬的抗性和耐贮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保鲜液,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果蔬保鲜液、保鲜液制备方法及其应用,属于农产品保存方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果蔬含有多种营养素,对人体有综合的生理营养功能,容易被消化、吸收和利用,可以调节人体新陈代谢机能,增强生理功能和免疫力,非其它食品所能取代。然而,果蔬采收后脱离了原先的生长环境和母体植株,失去了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供应来源,但是它们的生命活动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果蔬在采后流通和贮藏中仍进行着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活动,但由于缺乏与其他器官中激素和营养信号的交流,这些过程逐渐向分解的方向进行。如果不采取一些保鲜处理技术措施,果蔬产品会逐渐丧失其新鲜度,最终失去商品价值和食用价值。目前,果蔬采后的保鲜技术主要包括:(1)低温冷藏,(2)气调贮藏,(3)涂膜贮藏保鲜技术,(4)防腐剂保鲜技术等。但果蔬采后的保鲜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将各种技术进行集成优化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尽管如此,我国果蔬由于采后品质劣变而造成的损耗仍较严重。因此,开发新型有效的保鲜方法,对解决果蔬运输、销售、贮藏及加工过程中存在的品质劣变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进而满足国内外对不断增长的鲜销产品的需求。
过去,人们已发现气体小分子,例如一氧化氮(NO)、一氧化碳(CO)和硫化氢(H2S)可以延缓果蔬采后的衰老,但NO的高度反应活性使得它向生物组织的传递面临很大挑战,而CO和H2S气体在浓度高时具有毒性。这些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NO、CO和H2S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同上,甲烷(CH4)也是一种气体分子,它在生命的起源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期以来,人们主要关注的是微生物源甲烷的生成,因为这种甲烷占据了全球甲烷量的70%,而非微生物源甲烷的量不到全球甲烷量的30%。因此对这种非微生物源甲烷特性的关注较少。直到最近,研究发现大部分植物可以产生非微生物源甲烷,而且逆境胁迫条件可诱导这种甲烷生成量的爆发。例如,高温、盐害或者其它的环境因素均可显著诱导植物组织中甲烷的生成。这主要是因为,在胁迫条件下植物通过防御策略产生应激反应,例如生成催化产物和副产物即挥发性有机物质。值得注意的是,植物中非微生物源甲烷的生成需要共同的反应物(H+)和氧化、还原或者中性媒介。而自由基反应恰恰可以提供这种反应物。因此,当植物遭遇胁迫条件时机体启动非微生物源甲烷的生成反应,参与了清除ROS的能力。
莲藕和莲子自古以来为人们喜爱的食物,而莲的非可食部分莲房一直被视为废弃物大量丢弃。事实上,莲房提取物能有效地清除自由基的生成,且对二苯基苦味酰基苯肼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均高于维生素C,其对Fe3+的还原能力与维生素C基本一致。目前的研究已证明果蔬采后衰老与活性氧自由基的增加密切相关。过量的活性氧自由基对许多生物功能分子有破坏作用。随着果蔬采后的衰老,活性氧自由基增加,当活性氧自由基的数量达到一定时,就会对果蔬细胞造成一定的损伤,最终导致果蔬衰老。因此,控制果蔬采后衰老过程中自由基的失衡是调控果蔬衰老的一个重要思路,但尚未见富甲烷水结合莲房多酚延缓果蔬衰老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果蔬保鲜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该技术方案可以减缓果蔬采后的衰老进程,提高采后果蔬的抗性和耐贮性。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新型果蔬保鲜液,其特征在于,所述保鲜液中的组成和成分如下:质量分数为0.5%~2.0%莲房多酚和体积分数为1~5µL/L甲烷,余量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66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