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分子构象变化的测序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513826.2 | 申请日: | 2015-08-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2647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 发明(设计)人: | 王德强;冯艳晓;于军;杜春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赵荣之 |
| 地址: | 400714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分子 构象 变化 方法 | ||
1.一种基于分子构象变化的DNA测序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单原子层薄膜纳米孔装置连接于电路中,将分子马达固定在纳米孔内或上方,分子马达和DNA分子模板形成合成体,再依次将含有单个碱基的溶液加入,合成体每次移动一个碱基,合成体在外电压的作用下,被拉入纳米孔,当分子马达将每一个碱基合成到DNA分子模板上时,分子马达的构象会发生变化而影响到通过纳米孔的离子电流,每个碱基造成的分子马达构象的变化不同,通过检测DNA穿越纳米孔时产生的电信号分析出DNA的序列,所述电路包括正负电极,提供电势的电压源,检测电流变化的电流表,所述纳米孔连接在正负电极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分子构象变化的DNA测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孔的制备方法如下:
1)提供硅衬底,在硅衬底(1)上方生长厚度为0.2~1nm的单原子层薄膜(2),接着在上下两面生长膜厚为10~100nm的电绝缘薄膜层(3)和(4);
2)采用光刻刻蚀工艺,在电绝缘薄膜层(4)和硅衬底(1)刻蚀出梯形口(5),采用电子束光刻、反应离子刻蚀、聚焦离子束刻蚀中任一种方法在电绝缘薄膜层(3)刻蚀出直径为1~10nm的孔(6),采用电击穿,透射电子显微镜、氦离子束中任一种方法在单原子薄膜层(2)刻蚀出直径为1~5nm的纳米孔(7);
3)在孔(6)表面形成用于固定分子马达的修饰化学层(8)。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分子构象变化的DNA测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所述修饰化学层(8)形成方法如下:通过生物素修饰法在孔(6)表面形成生物链霉素,或者通过Au-S基修饰法在孔(6)表面形成金,或者通过高分子修饰法在孔(6)表面形成氨基丙基三乙氧硅烷二戊醛。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分子构象变化的DNA测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马达固定在纳米孔内或上方方法如下:利用-SH或者-NH2修饰分子马达表面的羟基或者磷酸基以及活性基团,修饰后的分子马达表面与修饰化学层(8)的特定基团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分子马达以共价偶联的方式固定在纳米孔内或上方。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分子构象变化的DNA测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原子层薄膜厚度为0.35n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分子构象变化的DNA测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原子层薄膜为单层石墨烯薄膜或二硫化钼薄膜或氮化硼薄膜。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分子构象变化的DNA测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绝缘薄膜为氮化硅薄膜或二氧化硅薄膜。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基于分子构象变化的测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马达为phi29DNA聚合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分子构象变化的测序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也可用于检测RNA、多肽或蛋白质的序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科学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382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