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集成温湿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12421.7 | 申请日: | 2015-08-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7016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 发明(设计)人: | 聂萌;章丹;黄庆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D5/24 | 分类号: | G01D5/2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氧化 石墨 柔性 集成 温湿度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集成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该传感器包括柔性基板(1)、下金属电极(2)、第一氧化石墨烯层(3)、第一金属电极(4)、第二金属电极(5)和第二氧化石墨烯层(6);
柔性基板(1)固定连接在下金属电极(2)的上表面,柔性基板(1)中设有通孔;第一氧化石墨烯层(3)位于柔性基板(1)的通孔中,且第一氧化石墨烯层(3)充满柔性基板(1)的通孔;第一金属电极(4)和第二金属电极(5)分别与柔性基板(1)的上表面相连接,第一金属电极(4)和第二金属电极(5)之间有间隙,且第一金属电极(4)覆盖第一氧化石墨烯层(3);第二氧化石墨烯层(6)连接在第一金属电极(4)和第二金属电极(5)的上表面,且延伸到第一金属电极(4)和第二金属电极(5)之间的间隙中,与柔性基板(1)的上表面连接;第一金属电极(4)和第二金属电极(5)之间的间隙和柔性基板(1)的通孔错位布设;所述第一氧化石墨烯层(3)构成温度敏感电容,第二氧化石墨烯层(6)构成湿度敏感电容。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金属电极(4)的顶面和第二金属电极(5)的顶面分别设有引线连接区,第二氧化石墨烯层(6)位于引线连接区的外侧。
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集成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氧化石墨烯层(6)覆盖在第一金属电极(4)除了引线连接区以外的整个顶面,第二氧化石墨烯层(6)覆盖在第二金属电极(5)除了引线连接区以外的整个顶面。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基板(1)采用液晶高分子聚合物制成。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集成温湿度传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基板(1)通过激光打孔制成通孔。
6.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温湿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对柔性基板(1)进行激光打孔,形成通孔结构;
第二步:利用层压法将柔性基板(1)与金属箔粘合,金属箔为下金属电极(2);
第三步:在柔性基板(1)上旋涂一层氧化石墨烯层,氧化石墨烯层填充柔性基板(1)的通孔中,形成第一氧化石墨烯层(3);
第四步:在柔性基板的上表面涂上光刻胶层(7);
第五步:在柔性基板(1)、第一氧化石墨烯层(3)和光刻胶层(7)上表面溅射一金属层(8);
第六步:去除光刻胶层(7)以及位于光刻胶层(7)上的金属层(8),形成第一金属电极(4)和第二金属电极(5);
第七步:在第一金属电极(4)上表面的一端和第二金属电极(5)上表面的一端分别贴上胶布(9);
第八步:在第一金属电极(4)、第二金属电极(5)和胶布(9)上旋涂氧化石墨烯薄膜(10);
第九步:撕去胶布(9)及位于胶布(9)上的氧化石墨烯薄膜(10),露出第一金属电极(4)的端部和第二金属电极(5)的端部,余下的氧化石墨烯薄膜(10)形成第二氧化石墨烯层(6),制成传感器。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集成温湿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基板(1)采用液晶高分子聚合物制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2421.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弯曲模具
- 下一篇:一种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