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柔性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512310.6 | 申请日: | 2015-08-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76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聂萌;章丹;黄庆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7/22 | 分类号: | G01N27/22;B81C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杨晓玲 |
地址: | 21118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柔性 电容 湿度 传感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湿度传感器,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柔性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湿度传感器在军事、气象、农业、工业控制、医疗器械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有许多针对电容式、电阻式、压阻式、光学式等类型湿度传感器的研究。在商用领域中,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应用最为广泛,这是因为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灵敏度高、制造成本低、动态响应时间短、热损耗极小等特点。但是常规的电容式湿度传感器通常是刚性的,不适于在人体等场合使用。
现有的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的结构基本采用上下电极板、中间绝缘介质层结构,且中间绝缘介质层是湿度敏感元件。这样由于湿度敏感元件只有四周侧面才能与环境接触,导致与环境接触的部分面积受到很大的限制从而降低了湿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如果增加中间绝缘介质层的厚度而增大与环境的接触面积,又会导致湿度传感器的尺寸不能满足实际要求。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柔性电容式湿度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该湿度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且能够广泛使用于生物医学、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柔性电容式湿度传感器,该湿度传感器包括柔性衬底、第一金属电极板、氧化石墨烯薄膜层和第二金属电极板,其中,第一金属电极板和第二金属电极板分别固定连接在柔性衬底的顶面;氧化石墨烯薄膜层填充在第一金属电极板和第二金属电极板之间的空隙中,且覆盖在第一金属电极板的顶面和第二金属电极板的顶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金属电极板和第二金属电极板分别位于柔性衬底顶面的两端。
作为优选,所述的氧化石墨烯薄膜层覆盖在第一金属电极板的部分顶面和第二金属电极板的部分顶面。
作为优选,所述的柔性衬底由LCP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金属电极板和第二金属电极板通过腐蚀金属薄层的方法制成。
一种上述的柔性电容式湿度传感器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单面覆有金属薄层的柔性衬底的两端分别涂上光刻胶;
第二步:对未被光刻胶覆盖的金属薄层进行腐蚀,位于光刻胶下方的金属薄层分别构成第一金属电极板和第二金属电极板;
第三步:去除光刻胶;
第四步:在第一金属电极板的顶面和第二金属电极板的顶面分别贴上胶布;
第五步:在柔性衬底、第一金属电极板、第二金属电极板和胶布的表面旋涂氧化石墨烯,构成氧化石墨烯层;
第六步:撕去胶布及位于胶布上方的氧化石墨烯层,剩下的氧化石墨烯层构成氧化石墨烯薄膜层,从而制成湿度传感器。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一步中,柔性衬底由LCP制成。
作为优选,所述的第四步中,胶布分别覆盖第一金属电极板的部分顶面和第二金属电极板的部分顶面。
有益效果:与现有的刚性湿度传感器相比,本发明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湿度传感器衬底可弯曲变形,在衬底弯曲变形的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工作,适应表面不平的待测物体。利用柔性材料LCP和氧化石墨烯分别制成湿度传感器的衬底和湿敏元件。当表面的氧化石墨烯薄膜层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时,导致其介电常数发生变化,继而电容值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两端电极输出,最后达到测出外在环境湿度的目的。由于湿度传感器在衬底弯曲变形的情况下依然可以很好的工作,弥补了传统刚性湿度传感器的缺陷。由于本实施例的湿度传感器采用氧化石墨烯薄膜层作为湿度敏感介质,氧化石墨烯结构中含有亲水基团,而且氧化石墨烯表面具有褶皱。相比平坦的形貌,这种褶皱形貌的单位面积上含有更多的亲水基团,有利于水汽分子的吸附与脱附,所以基于氧化石墨烯的电容式相对湿度传感器灵敏度高,响应速度快。又由于本实施例的湿度传感器中,第一金属电极板和第二金属电极板左右放置,使得中间绝缘阶层,即氧化石墨烯薄膜层,与环境接触的面积增大,可以吸收到环境中更多水蒸气。这也提高了传感器的响应速度。同时该湿度传感器只有衬底和电容器两层结构,所以结构非常简单。该湿度传感器制备容易、成本低廉,可以广泛使用在生物医学和可穿戴设备领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湿度传感器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方法第一步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方法第二步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方法第三步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制备方法第四步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123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