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510503609.5 申请日: 2015-08-17
公开(公告)号: CN104996613A 公开(公告)日: 2015-10-28
发明(设计)人: 陈玛炎 申请(专利权)人: 陈玛炎
主分类号: A23F3/06 分类号: A23F3/06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362421 福建省泉*** 国省代码: 福建;3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香型 铁观音 制作 工艺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茶叶的生产方法,特别是指一种以铁观音鲜叶为原料的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是茶的发源地,茶叶是我国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传统农作物之一。而铁观音茶叶则是福建安溪最具代表性的茶叶之一,也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

现有的铁观音制作工艺所制得的铁观音茶叶,其存放多通过真空包装并将茶叶冷藏,若非如此存放,则茶叶将很快氧化,韵香型铁观音亦是如此。若在常温且非真空包装的茶叶,放置一至两周,则茶叶颜色由绿色转变为黄绿色,时间更长则颜色变化为黄黑色;茶汤味道也随着颜色变化逐步发生变化,甚至饮用时没有铁观音的清香味道。若在常温且真空包装的茶叶,相对无真空包装的茶叶有所改善,但效果并不理想,通常半个月至一个月后茶叶也会发生明显的颜色变化,茶叶品质直线下降。由此可见,现有的铁观音茶叶的保存需要冷藏和真空包装条件,不但使得茶叶存放成本大幅提高,该部分成本则由茶叶销售上和茶叶消费者承担,也使得茶叶产量受到严重制约,使得茶叶价格很难降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以克服现有的铁观音茶叶成品存放成本高、制约茶叶产量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依次进行的下述步骤:

a.采青:于13:00~16:30时间段内采摘一芽二三叶茶青;

b.晒青:在15:30~17:00时间段内,环境温度为25~30℃条件下,晒青至茶青手感柔软即可,此时茶青自然发酵程度基本达到15%以上;

c.摇青:先将茶青在摇青机中摇青2~3分钟,然后摊青放置60~90分钟;再将茶青摇青7~9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20~170分钟;再将茶青摇青17~22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80~210分钟;最后将茶青摇青50~65分钟,然后摊青放置100~135分钟;摇青时,摇青机的摇青筒转速为30~33转/分钟,摇青筒直径为0.9~1.3米;

d.杀青:将摇青完成的茶青在250~285℃下炒制,茶青颜色转变为黄绿或者黄色时即停止杀青;

e.包揉:对茶青交替进行揉捻和束包处理,每一次揉捻的时间为5~7分钟;待茶青呈团粒状即完成包揉;

f.烘焙:先将温度控制在45~58℃,烘焙55~90分钟,然后将温度控制在60~75℃,烘焙250~270分钟后即得成品铁观音茶叶。

更进一步地:

步骤b晒青中,茶青摊叶厚度介于2~3cm之间;在晒青过程中翻动茶青2~4次。

步骤c摇青完成的茶青进行摘除顶芽处理后再进行步骤d的杀青处理。

进一步地:所摘除的顶芽按红茶或者绿茶的制作工艺制成对应的红茶、绿茶。可进行以下两种方式的拼配:其一,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红茶按重量份以100:2~25的比例均匀混合,且优选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红茶按100:5~13的比例均匀混合成铁观音红茶;这样的铁观音红茶既具有铁观音的强烈韵香,也略有红茶的醇香,且使得茶叶在一天中的绝大多数时间内都适合饮用,对胃的刺激性得到很好的改善。其二,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绿茶按重量份以100:1~15的比例均匀混合,且优选成品铁观音茶叶与所制得的绿茶按100:2~11的比例均匀混合成铁观音绿茶,这样的铁观音绿茶具有良好的消食、软化血管的功用,能够很好地降低过高的血脂、预防动脉硬化,并能防止和减少皮肤中黑色素的沉积。

由上述对本发明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依照本发明的工艺所制得的茶叶能够在常温下至少存放半年之久而不质变(如颜色、气味不发生明显变化),且随着放置时间的增加,茶汤的会愈加甘醇,韵味深厚;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茶叶存放的成本,使得茶叶产量因存放条件的限制性得到有效改善。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方式一

韵香型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它包括依次进行的下述步骤:

a.采青:于13:00~16:30时间段内采摘一芽二三叶的铁观音茶青;茶青为海拔为600~800、黄土或者红土壤种植且采用牛粪或/和羊粪作肥料的红芯歪尾茶青;

b.晒青:在15:30~17:00时间段内,茶青摊叶厚度介于2~3cm之间,环境温度为25~30℃条件下,晒青至茶青手感柔软即可,此时茶青自然发酵程度基本达到17%左右;在晒青过程中翻动茶青2~4次;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玛炎,未经陈玛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36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