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厚板轧机轧制超低碳贝氏体类薄规格钢板及其生产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501193.3 | 申请日: | 2015-08-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351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22 |
| 发明(设计)人: | 邹德辉;董汉雄;董中波;罗毅;王建立;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22C38/58 | 分类号: | C22C38/58;C22C38/54;B21B37/74 |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 地址: | 430080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厚板 轧机 轧制 超低碳贝氏体类薄 规格 钢板 及其 生产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铁冶金材料中的低合金结构钢制造领域,具体地指一种中厚板轧机轧制超低碳贝氏体类薄规格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在桥梁钢领域,随着钢种强度级别的提高,钢的组织类型逐渐由铁素体+珠光体向超低碳贝氏体转变。超低碳贝氏体组织属于一种中温转变组织,具有强度高、韧性好,易焊接等特点,已逐渐在桥梁钢领域推广。在一些桥梁工程中,希望在桥梁U肋上采用超低碳贝氏体钢,而U肋用钢板的厚度一般为6mm或8mm。超低碳贝氏体薄钢板通常采用热连轧工艺轧制,但该工艺中包括卷取机成卷过程,在后续使用时再进行卷开平工艺,该工艺在生产中积累了大量的残余应力,在U肋制造的分条、铣边、折弯、焊接等工序中残余应力会释放,导致钢板产生旁弯、扭曲等影响构件尺寸精度的问题。如果采用中厚板轧机生产,由于在生产中没有卷曲和开平等工序,因而残余应力较小,在加工制造时构件尺寸精度容易保证,但是这种工艺存在很大的生产难度,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生产时温度与板形的控制。
公开号为CN101259482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6mm钢板轧制工艺”中,申请公开了一种6mm钢板轧制工艺,该工艺中钢板轧后没有进行快速冷却,只能生产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类型的钢板,控制难度较低,但其强度较低。
公开号为CN103469066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利用中厚板轧机生产高成型性能钢板的方法及其制得的钢板”中,实施例列举的钢板均要求轧后控冷,也只能生产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类型的钢板。
公开号为CN102688884A的中国发明专利“2800mm双机架中厚板轧机极限规格钢板轧制工艺”中,对于极薄规格钢板,没有要求轧后控冷,其列举的例证也是铁素体+珠光体组织类型的Q345B钢。
公开号为CN104264062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热轧态薄规格高强度桥梁板的制造方法”中,申请公开了一种轧制薄规格钢板的方法,其实施例中的例证均为8mm厚度钢板,其钢板的组织不是铁素体+珠光体类型,而是针状铁素体+粒状贝氏体,但其对P的含量要求较严,控制P含量≤0.013%,且要求添加0.02~0.04%的V元素,显然增加了冶炼成本。另外,该专利对轧制坯料规格不明确,但是在实施例中,坯料厚度均为220mm,在轧制8mm厚度钢板时,会导致成品钢板长度在30m以上,使得钢板在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均匀性很难保证,进而影响钢板力学性能的均匀性。
公开号为CN102671941A的中国发明专利“一种双机架中厚板轧机薄规格管线钢的生产工艺”中,权利要求书没有明确钢板的组织类型,但实施例中均为X70管线钢,这种钢的组织类型尽管不是铁素体+珠光体,但是权利要求1中明确板坯的厚度为180mm,这使得钢的生产受到板坯厚度的限制。并且该技术采用厚钢坯一次轧制到底的方式生产,也会使得成品钢板的长度太长而导致温度均匀性难移保证,进而影响钢板力学性能和板形。
因此,提供一种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优异的焊接性能和冷加工成形性、产品的不平度小的中厚板轧机轧制超低碳贝氏体类薄规格钢板及其生产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厚板轧机轧制超低碳贝氏体类薄规格钢板及其生产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厚板轧机轧制超低碳贝氏体类薄规格钢板,钢板的化学成分及其重量百分比如下:C:0.02~0.08%,Si:0.10~0.40%,Mn:0.90~2.00%,P≤0.018%,S≤0.005%,Cu≤0.40%,B≤0.0003%,Ni:0.10~0.55%,Mo:0.10~0.40%,Cr:0.12~0.60%,V:0.030~0.090%,Nb:0.010~0.035%,Ti:0.005~0.035%,Als≤0.06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杂质;且同时满足:V/Nb=2.0~2.7,碳当量CEV=C+Mn/6+(Cr+Mo+V)/5+(Ni+Cu)/15≤0.475%,焊接裂纹敏感性指数Pcm=C+Si/30+Mn/20+Cu/20+Ni/60+Cr/20+Mo/15+V/10+5B≤0.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未经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铁路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50119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用铁链销及其加工方法
- 下一篇:X60管线钢及其生产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