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衍生物及其同分异构体分离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86594.6 | 申请日: | 2015-08-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61179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沈志滨;唐春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药学院 |
主分类号: | C07C49/84 | 分类号: | C07C49/84;C07C49/83;C07C49/723;C07C45/78;A61P31/10;A61P1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任重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 衍生物 及其 同分异构 分离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和医药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衍生物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寄生于皮肤角蛋白组织的浅部真菌为皮肤癣菌,可分为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表皮癣菌属三个属。皮肤癣菌感染在我国较为常见,最为常见的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及犬小孢子菌,常引起皮癣、头癣、股癣、灰指甲等疾病,并伴随红肿、瘙痒等症状。红色毛癣菌是引起皮肤真菌的主要病原菌占皮肤癣菌感染的69.5%,可致手癣、足癣、头癣等,所致癣菌病病程持久、难治愈、易复发。
而临床上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真菌产生了多种耐药机制使其对抗真菌药物的敏感性大大降低,所以继续寻找高效、低毒性、甚至全新作用靶点的天然抗真菌药物仍然是当下抗真菌药物发现研究的发展方向。
香鳞毛蕨作为一种民间的药用植物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根据民间验方记载,香鳞毛蕨对很多种的皮肤病具有很好的疗效,例如牛皮癣、头癣、脚气等。通过研究香鳞毛蕨治疗银屑病的药效物质基础中发现,香鳞毛蕨用水提取完后,其溶液对很多的皮肤病有很好的疗效,特别对由表皮癣菌感染所导致的脚癣等。研究发现香鳞毛蕨不同提取溶剂的提取物抗菌效果对比发现,香鳞毛蕨乙醇提取物效果很好。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香鳞毛蕨抗皮肤真菌的活性成分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但如何从香鳞毛蕨高效分离制备得到新的、具有相应药物活性的间苯三酚类衍生物,尤其是分离制备得到纯度较高的活性间苯三酚类衍生物,目前未见技术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填补现有从香鳞毛蕨高效分离制备得到的间苯三酚类衍生物的不足,提供一类新的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衍生物及其同分异构体。
本发明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提供所述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衍生物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制备方法。
本发明还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所述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衍生物的应用。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提供一种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衍生物,具有式(Ⅰ)所示的结构:
(I)
其中R1=-CH3,-C2H5或-C3H7;
R1’=H或CH3;R2’=H或CH3;R3’=H或CH3;R4’=CH3,C2H5或C3H7;R5’=CH3,C2H5或C3H7。
优选地,所述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衍生物及其同分异构体,4对同分异构体分别具有式(Ⅱ~IX)所示的结构式:
(Ⅱ)化合物Aspidin BB、
(Ⅲ)化合物Disapidin BB、
(Ⅳ)化合物Disalbaspidin PB、
(V)化合物Albaspidin PB、
(VI)化合物Flavaspidic acid PB、
(VII)化合物Disflavaspidic acid PB、
(VIII)化合物Flavaspidic acid BB、
(IX)化合物Saroaspidin A。
本发明同时提供所述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衍生物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应用,具体是应用于制备抗皮肤真菌感染药物方面。尤其是应用于制备抗皮肤癣菌感染药物方面。
所述皮肤癣菌包括但不限于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大小孢子菌、许兰氏毛癣菌和/或断发毛癣菌等。
本发明同时提供所述香鳞毛蕨间苯三酚类衍生物及其同分异构体的分离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乙醇冷浸提取香鳞毛蕨干燥粗粉,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得样品水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学院,未经广东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659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当归酸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一种酶法预处理辅助提取姜黄素的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