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理蓝藻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480414.3 | 申请日: | 2015-08-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1648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04 |
| 发明(设计)人: | 黄吉森;郭勇华;韦明珠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吉森 |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张锋 |
| 地址: | 530007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理 蓝藻 方法 | ||
1.一种治理蓝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对水体进行前期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的检测;
(2)在处理场合安放填料和种植水生植物,并安装增氧设备、
(3)根据水体原有的土著有益微生物存在情况,投放和驯化复合微生物进行局部水体调节、组建生态体系和巩固治理;并再次进行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的检测;
(4)经过若干次筛选,提取筛选能够破坏蓝藻结构的复合微生物,进而为后续的有益微生物、动物提供合适的生长繁殖条件;
(5)组建生态体系;
(6)扩大培养,将培养好的复合微生物投放到需要治理的水体中,使其消除蓝藻,并再次进行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的检测;
(7)巩固治理,定期进行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的检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理蓝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成分的检测,包括Ph值、蓝藻浓度、各种氨氮、磷、金属盐含量、水透明度、溶解氧、COD、BOD5和温度,为后续的治理步骤提供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理蓝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放填料,是在纳污口安装,采用人工组合填料,安放在水中,利于微生物在其上面附着繁殖形成菌胶团,避免因水流原因被冲走而不能极大发挥微生物的功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理蓝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种植水生植物,是选择能够适应在蓝藻存在的水体中繁殖并健康生长的植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理蓝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增氧设备,采用风机作为供氧源,通过微孔曝气增氧装置连接到水中,对深层池底积累的污染底质得到氧化,使水体能够循环流动,避免出现死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理蓝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驯化微生物,包括复合菌、酶类和糖,根据水体原有的土著有益微生物存在情况,经过3-5次筛选过程,提取筛选部分进行扩大培养;
所述的复合菌包括白地霉菌、假丝酵母菌、解脂假丝酵母、产气气杆菌、粪产碱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乳酸杆菌;上述各种菌的比例为相同的重量比;按驯化培养水重量体积比的0.1%加入到需要治理蓝藻的水体中;
所述的酶类包括糖化酶、蛋白酶、脂肪分解酶;比例为相同的重量比;按驯化培养水重量体积比的0.1%加入到需要治理蓝藻的水体中;
所述的糖包括糖蜜、红糖、砂糖,按驯化培养水重量体积比的0.1%加入到需要治理蓝藻的水体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理蓝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水体治理过程为:先投放复合微生物,并开动增氧或搅拌设备,使水体中蓝藻消除,投放量开始按照每m3水体投放1—10千克,隔3天投放一次作为一周期,连续投放5个周期;根据水质稳定后逐渐减少,通常每隔7天投放一次作为一周期,每次投放量为1—5千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理蓝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建生态体系, 是根据水体的实际情况 ,接种硅藻、绿藻等有益藻类,以代替蓝藻,并投入能利用硅藻、绿藻有益藻类的水体生物,以维护水体生态平衡。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治理蓝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巩固治理,包括以下步骤:(1)定期开动增氧和水循环设施,使水中氧气和污染物得到保证和归集治理;
(2)补充少量有益生物菌群以保持生态平衡,达到根治蓝藻之目的,并使水体达到自然自净效果;
(3)维护水中生物养殖设置和定期捞捕鱼类,来确保鱼类合理的放养密度,以控制池中氧气含量和鱼粪便排泄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吉森,未经黄吉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8041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