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智能跟随行李箱的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79754.4 | 申请日: | 2015-08-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05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 发明(设计)人: | 辛亚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运驰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5D1/02 | 分类号: | G05D1/02;G05D1/12 |
| 代理公司: | 长沙星耀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43205 | 代理人: | 许伯严 |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跟随 行李箱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智能技术,特别涉及一种智能跟随行李箱的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智能化技术日益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的生活当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在智能化的大军当中,智能跟随的领域目前在国内尚属空白,而智能跟随与人们的便利生活密不可分,在此情况下,智能跟随行李箱应运而生。
智能跟随行李箱集自动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拖动技术与自适应控制算法于一身。在目前的市场上,传统的行李箱仍然占据着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尚未出现能够应用于市场的智能跟随行李箱。在智能化设备越来越普及的当下,行李箱必然将迎来一场技术革命。然而,智能化领域与以往的领域不同,是一个新兴的学科,该学科融合了传统的自动化,电机理论与研究,电力电子专业等,而这种跨学科的人才却是少之又少。故而在当前背景下,行李箱领域存在极大的市场和技术缺口。
传统式的行李箱依靠机械结构,变滑动为滚动,节省人力,现在的机械改进型多围绕如何减小轮子的摩擦系数。电动式的行李箱是依靠遥控实现跟随。用户通过手动遥控10米范围内的行李箱以实现行李箱的前进、后退与转向。上述两种工作方式的行李箱需要手动调节,不能实现行李箱完全智能跟随。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根据用户的引导自行判断运行的速度和方向的智能跟随行李箱的控制方法。
一种智能跟随行李箱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集用户相对箱体正前方的距离,判断箱体的运动状态;
S2、采集箱体左侧、箱体右侧与用户之间的最短距离,判断箱体的运动方向;
S3、根据拉杆与箱体之间的倾角的大小,控制箱体底轮的转动速率。本发明所述智能跟随行李箱的控制方法,针对现有拖拉行李箱时费时费力的不便性,以及现有手动遥控型行李箱必须采用人工控制的问题,通过采集用户相对箱体正前方的距离,判断箱体的运动状态;并采集箱体左侧、箱体右侧与用户之间的最短距离,判断箱体的运动方向;同时根据拉杆与箱体之间的倾角的大小,控制箱体底轮的转动速率,从而实现行李箱的智能性,能够自主跟随在用户身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智能跟随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智能跟随控制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智能跟随行李箱的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4是图3中步骤S1的子流程图;
图5是图3中步骤S2的子流程图;
图6是图3中步骤S3的子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所述的智能跟随行李箱的另一种控制方法流程图;
图8是图7中步骤S4的子流程图;
图9是图7中步骤S5的子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智能跟随行李箱10,所述行李箱10的拉杆11与箱体12的连接支点上设有球铰13,所述拉杆11的杆体与箱体12之间设有弹簧平衡器14,所述弹簧平衡器14相对箱体12固定设置,其复位端与所述拉杆11的杆体弹性连接。
其中,由图2可知,所述智能跟随行李箱10包括一智能跟随控制系统20,所述智能跟随控制系统20包括设置在所述行李箱10的背面、用于采集所述箱体与用户之间的相对距离的动向采集模块21,设置在所述箱体12上、用于根据动向采集模块21采集的信息控制行李箱10运动方式的中心控制模块22,以及与中心控制模块22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行李箱10底轮运动的动力驱动模块23,所述动力驱动模块23与所述行李箱10的底轮动力连接。
本发明所述智能跟随行李箱10,通过设置球铰13使所述拉杆11能够相对所述箱体12自由转动,提高了拉杆11的灵活性,且由于所述拉杆11的杆体与所述弹簧平衡器14的复位端弹性连接,因此拉杆11在不受外力的作用下能够自动回复到初始垂直状态,同时,增设了智能跟随控制系统20,通过动向采集模块21对箱体与用户之间的相对距离进行采集,中心控制模块22根据动向采集模块21的采集信息向动力驱动模块23发出控制指令,使动力驱动模块23对箱体12底轮的转速进行实时调整,从而达到行李箱10智能跟随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运驰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运驰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7975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