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接地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52097.4 | 申请日: | 2015-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9687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9 |
| 发明(设计)人: | 慎镈珑;郭乐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16/06 | 分类号: | B60R16/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远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4 | 代理人: | 魏晓波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东新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接地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接地系统,包括:安装在车身外壳车身壳体内且部分露出车身壳体的导电层;安装在车身壳体上且与所述导电层接触的导电基座;设置在导电基座和车身壳体之间,用于将所述导电基座固定在所述车身壳体上弹性部件,所述弹性部件远离所述导电基座的一端贯穿所述车身壳体,并在所述弹性部件的另一端,位于车身壳体未设置有导电基座一侧安装导电条;安装在导电基座上的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导线的一端连接汽车电瓶的正极,电磁线圈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汽车的负载设备的负极,汽车负载设备连接所述导电基座以电连接所述导电层,所述电磁线圈用于在通电后形成对所述导电条产生吸附力的磁场。所述车身接地系统可提高汽车接地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车身接地系统。
背景技术
接地技术是目前汽车设计的常用技术,其包括选取一接地参考点,将汽车电路或电负载设备连接所述接地参考点,为电路系统提供等电位点,从而为电路或电负载设备的电流流回提供一条低阻抗路径,实现汽车电路或电负载设备接地连接。接地技术可有效降低汽车电控系统中传感器信号的干扰,并抑制汽车电磁干扰,以提高汽车性能。
现有的接地技术多为就近接地技术,以车身钣金的作为接地参考点,参考图1,现有汽车接地技术结构包括:
在车身钣金10上通过焊接等方式安装一螺柱11,由电负载设备(图中未显示)的负极端引出一接地线束13,在接地线束13的另一端安装一接地片14,再将所述接地片14通过螺帽15等部件安装在所述螺柱11上,从而实现汽车电路或电负载设备接地连接。
然而,在汽车发展进程中,为了降低汽车对于环境的污染,汽车车身不断进行轻量化革新,以降低汽车的排放量,实现汽车节能减排。诸如高强度的碳纤维板逐渐取代传统的钣金材料,作为汽车车身材料,从而在确保汽车车身强度的前提下降低汽车重量。但碳纤维材料本身电阻阻值大,降低车身的导电性能,在如图1所示的接地技术中,碳纤维材料的车身不利于为电路或电负载设备的电流流回提供一条低阻抗路径。此外,以碳纤维材料的车身表面往往还需涂覆一层树脂材料,其不利于通过焊接等方式在车身上形成螺柱,从而造成汽车电负载设备与车身之间电流传输障碍,影响接地效果。
为此,如何提高以碳纤维等高电阻材料为车身材料的汽车的接地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身接地系统,以解决以碳纤维等高电阻材料为车身材料的汽车的接地性能差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身接地系统,包括:
车身壳体,连接于地端;
安装在所述车身壳体内的导电层,且所述导电层至少部分表面露出于所述车身壳体;
安装在所述车身壳体表面的导电基座,所述导电基座与露出所述车身壳体的导电层接触,且所述导电基座连接汽车负载设备使所述负载设备与导电层电连接;
安装在所述导电基座和车身壳体之间的弹性部件,用于将所述导电基座固定在所述车身壳体上,所述弹性部件远离所述导电基座的一端贯穿所述车身壳体;
安装在所述弹性部件远离所述导电基座一端的导电条,且所述导电条位于所述车身壳体未设置有所述导电基座的一侧;
安装在所述导电基座上的电磁线圈;所述电磁线圈的导线的一端连接汽车电瓶的正极,电磁线圈的导线的另一端连接汽车的负载设备的负极;所述电磁线圈用于在通电后形成对所述导电条产生吸附力的磁场。
可选地,所述导电基座包括:
基底,所述基底包括与所述车身壳体相对的下端面,所述弹性部件安装在所述下端面上,且使所述下端面和车身壳体间形成间隙;
凸起于所述述下端面上的导电衔接点,所述导电衔接点与所述导电层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209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