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惯性导航系统与GPS双天线航向偏角标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50991.8 | 申请日: | 2015-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155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 发明(设计)人: | 张创;张振兴;严卿;闫旭晟;欧峰;张化照;王飞;代京;蔡巧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G01C25/00 | 分类号: | G01C25/00;G01C21/16 |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王琼 |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惯性 导航系统 gps 天线 航向 偏角 标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惯性导航系统与GPS双天线航向偏角标定方法,属于导航、制导与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惯性导航系统对飞行器的运动信息,如速度、位置、姿态等进行测量,其优点在短时间内有着良好的导航精度,劣势在于惯性导航系统导航误差随时间累计;GPS卫星导航有着良好的定位精度,导航误差不随时间发散,因此多采用惯性导航与卫星导航进行组合的导航方式。利用双GPS与惯性导航系统进行导航,不仅能够进行速度、位置组合导航,将GPS双天线沿惯性组合系统航向方向安装,能够利用双GPS测量两点位置,经过计算得到基线方向航向,为惯性导航系统提供初始航向。此时,双GPS天线航向轴与惯性导航系统航向方向之间存在偏角,直接将GPS航向信息作为惯性组合系统初始航向会带来初始误差,直接影响惯性导航系统的导航精度,因此必须对两者之间偏角进行标定。
现阶段飞行器惯性测量单元与双GPS基线航向之间的偏角标定大多采用光学手段进行,即利用光学手段分别对惯性导航系统航向及双天线航向进行标定,并由航向差得到两者之间的偏角。该种方法精度高,适用于惯性测量单元飞行器开放仪器舱内,光学仪器可直接作用在惯性导航系统上进行航向方向测量的情况。在外场发射的实际工况中,GPS天线安装于飞行器外表面,可利用光学仪器对GPS基线航向进行标定;但惯性导航系统安装于飞行器内部,无法利用光学手段进行标定,光学手段标定无法满足外场标定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惯性导航系统与GPS双天线航向偏角标定方法,本方法实现了在外场且惯性导航系统与GPS双天线均完成安装状态下对误差角的标定。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
一种用于惯性导航系统与GPS双天线航向偏角标定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确定飞行器直线运动距离L;
其中,Δα表示飞行器纵轴方向航向误差;R表示GPS定位精度;
(2)飞行器沿直线运动,计算飞行器纵轴航向与GPS双天线基线航向之间的偏角α:
(2a)计算飞行器起始位置点到终止位置点的轨迹航向HV:
其中,Re表示地球半径;
(2b)计算飞行器纵轴航向与GPS双天线基线航向之间的偏角:
α=HGPS-HV
HGPS表示GPS双天线基线航向;
(3)飞行器沿与步骤(2)中飞行器航向不变,速度相反的运动方运动,计算惯性导航系统与飞行器纵轴航向之间的偏角β:
其中,l1表示沿步骤(2)中的方向运动时,惯性导航系统测量到的飞行器侧向位移;l2表示沿步骤(3)中的方向运动时,惯性导航系统测量到的飞行器侧向位移;
(4)计算惯性导航系统与GPS双天线之间的航向偏角χ:
χ=α+β。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利用飞行器直线往复运动进行偏角标定,无需在飞行器内部进行操作,仅依靠飞行器简单的运动状态下系统输出及外部测量,通过适当算法,即可实现精确标定,本发明简便易于实现,提高了导航精度,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为保证航天器导航过程中姿态的精度提供重要的保障,提高了飞行器运行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偏角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沿直线运行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α角标定方法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β角标定方法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β角分离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1、2、3所示,本发明一种用于惯性导航系统与GPS双天线航向偏角标定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确定飞行器直线运动距离L;
其中,Δα表示飞行器纵轴方向航向误差;R表示GPS定位精度;
(2)飞行器沿直线运动,计算飞行器纵轴航向与GPS双天线基线航向之间的偏角α:
(2a)计算飞行器起始位置点到终止位置点的轨迹航向HV:
其中,Re表示地球半径;
(2b)计算飞行器纵轴航向与GPS双天线基线航向之间的偏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5099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汇聚型SDH/MSAP光传输设备
- 下一篇:频率可调的低压电力载波电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