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胃热阴虚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434959.0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55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发明(设计)人: | 宋庆春;陈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庆春 |
主分类号: | A61K36/66 | 分类号: | A61K36/66;A61P35/00;A61K35/56;A61K9/08;A61K9/16 |
代理公司: | 济南智圆行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31 | 代理人: | 王希刚 |
地址: | 273300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阴虚 胃癌 中药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有来源于植物、动物或矿物组份的医用配制品,尤其涉及一种治疗胃热阴虚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胃癌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疾病。在我国本病的地区分布较广,位于各种恶性肿瘤的首位。早期胃癌多数病人无明显症状,少数人有恶心、呕吐或是类似溃疡病的上消化道症状。疼痛与体重减轻是进展期胃癌最常见的临床症状。病人常有较为明确的上消化道症状,如上腹不适、进食后饱胀,随着病情进展上腹疼痛加重,食欲下降、乏力。
西医治疗主要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手术与化疗疗效都不甚理想,而且手术可能对身体特别虚弱的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化疗虽有一定疗效,但对人体伤害极大,具有明显毒副作用。
祖国医学并没有对胃癌的确切称谓,但根据胃癌的临床表现,大略可归属于中医学中“胃脘痛”、“噎膈”、“反胃”“痞满”、“呃逆”、“积聚”等范畴。胃脘痛之病因病机大多与饮食、劳逸、气滞、寒凝等相关,故《素问·举痛论》指出:胃脘痛“皆因劳逸过甚,饮食失节,中气不足,寒邪趁虚而入客之,故猝然而作大痛。”《仁斋直指方》已认识到:关于胃脘痛的病因主要有“有寒,有热,有死血,有食积,有痰饮,有虫”。噎膈之症,《内经》认为与津液和情志有关,《太平圣惠方》对其病因作了确切的描述,认为“寒温失宜,食饮过度,或愤怒气逆,思虑伤心,致使阴阳不和,胸膈痞塞,故名膈气也。”噎膈由反胃演变而来,《寿世保元》曰:“夫反胃即噎膈,噎膈乃反胃之渐。大法有四,血虚,气虚,有痰,有热。”。
参照2003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所制定的胃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中的中医辨证标准执行,将胃癌分为以下六种类型:
(1)脾胃虚弱型:食少,腹胀,食后尤甚,或胃脘隐痛,喜温喜按,恶心欲呕,呕吐食物,大便溏薄或排便无力,或久泻甚则五更泻,完谷不化,下肢浮肿,神疲乏力,舌淡胖或有齿痕,苔白,脉细弱或沉细;
(2)肝胃不和型:胃脘涨闷疼痛,窜至两胁,情绪抑郁,疼痛与情绪相关,嗳气、吞酸、呃逆、不欲食,舌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3)瘀阻胃络型:胃脘刺痛或如刀割,痛有定处,痛处拒按,可及肿块质硬,吐血,便黑,口唇爪甲紫暗,面色黧黑,舌紫暗或见瘀斑瘀点,脉细涩或涩;
(4)胃热阴虚型:胃内灼热,胃脘嘈杂,食后脘痛,口干欲饮,饥不欲食,五心烦热,大便干结,舌红或红绛,少苔或光剥苔,脉细数;
(5)痰湿凝滞型:脘腹痞闷胀痛,恶心欲呕或呕吐痰涎,不欲食或进食不畅,甚至反食夹有多量黏液,口淡不欲饮,头晕身重,便溏,面黄虚胖,舌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滑或缓或细缓;
(6)气血两虚型:形体消瘦,全身乏力,声低气怯,头晕目眩,面色白或萎黄,唇甲苍白,虚烦不寐,心悸气短,自汗盗汗,下肢浮肿,舌淡,苔白或少苔,脉沉细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胃热阴虚型胃癌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中药能显著改善胃热阴虚型胃癌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存活时间,且毒副作用较小。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胃热阴虚型胃癌的中药,其原料药材包括:蚕豆花,黄花香薷,凤眼果,岩黄连,红花菜,蔓胡颓子根,白楠木,麦瓶草,苎麻根,海盘车,韩信草,婆罗门皂荚,人面子,木豆和红丝线。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如下:蚕豆花10~20份,黄花香薷5~15份,凤眼果15~25份,岩黄连20~30份,红花菜20~30份,蔓胡颓子根30~40份,白楠木10~20份,麦瓶草20~30份,苎麻根10~20份,海盘车23~33份,韩信草15~25份,婆罗门皂荚20~30份,人面子22~32份,木豆10~20份和红丝线20~3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可以优选为:蚕豆花15~20份,黄花香薷8~13份,凤眼果17~22份,岩黄连20~25份,红花菜25~30份,蔓胡颓子根35~40份,白楠木10~15份,麦瓶草18~23份,苎麻根15~20份,海盘车26~31份,韩信草17~22份,婆罗门皂荚23~28份,人面子24~29份,木豆13~18份和红丝线25~30份。
所述中药中各原料药材的重量份数比也可以优选为:蚕豆花18份,黄花香薷10份,凤眼果20份,岩黄连22份,红花菜28份,蔓胡颓子根36份,白楠木14份,麦瓶草19份,苎麻根18份,海盘车28份,韩信草20份,婆罗门皂荚24份,人面子28份,木豆14份和红丝线30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庆春,未经宋庆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49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