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SOI叉指结构衬底Ⅲ‑Ⅴ族材料沟道薄膜晶体管及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3864.7 | 申请日: | 2015-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70763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吕奇峰;韩伟华;洪文婷;杨富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9/786 | 分类号: | H01L29/786;H01L21/336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021 | 代理人: | 任岩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soi 结构 衬底 材料 沟道 薄膜晶体管 制备 方法 | ||
1.一种SOI叉指结构衬底的III-V族材料沟道薄膜晶体管,包括:
一SOI衬底,该SOI衬底的顶层硅上的一侧包括一源区,另一侧为漏区,中间为硅亚微米线,该硅亚微米线为叉指结构;
一绝缘介质层,该绝缘介质层制作在该源区和漏区的表面,该源区和漏区上的绝缘介质层上分别开有电极窗口,该绝缘介质层的材料为SiO2,厚度为5-20nm;
一III-V族材料薄膜,其制作在叉指结构的硅亚微米线上;
一栅介质层,该栅介质层制作在该III-V族材料薄膜的表面;
一源电极,该源电极制作在该源区电极窗口内,该源电极与SOI衬底的顶层硅接触;
一漏电极,该漏电极制作在该漏区介质层窗口内,该漏电极与SOI衬底的顶层硅接触;以及
一栅电极,该栅电极制作于栅介质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OI叉指结构衬底的III-V族材料沟道薄膜晶体管,其中该SOI衬底的顶层硅为(110)晶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OI叉指结构衬底的III-V族材料沟道薄膜晶体管,其中该栅介质层的材料为Al2O3、HfO2、Si3N4、ZrO2、Ta2O5、BST或PZT,其厚度为5nm-2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OI叉指结构衬底的III-V族材料沟道薄膜晶体管,其中该源区、漏区和硅亚微米线在距离该SOI衬底上表面20nm-100nm内采用N型掺杂,掺杂浓度为1018cm-3-1019c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SOI叉指结构衬底的III-V族材料沟道薄膜晶体管,其中源电极、漏电极和栅电极的材料为金、铜、铝或多晶硅。
6.一种SOI叉指结构衬底的III-V族材料沟道薄膜晶体管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选取未掺杂的SOI衬底,该SOI衬底的顶层硅为(110)晶面,在SOI衬底的顶层硅的表面制作厚度为5nm-20nm的绝缘介质层;
步骤2:对SOI衬底的顶层硅表面采用离子注入方式对SOI衬底进行N型掺杂;
步骤3:快速热退火激活掺杂原子;
步骤4:在绝缘介质层上刻蚀出有源区和漏区;
步骤5:在源区和漏区之间、SOI衬底的顶层硅上刻蚀出硅亚微米线,该硅亚微米线为叉指结构;
步骤6:在硅亚微米线的顶面和侧壁上外延生长厚度为50nm-200nm的III-V族材料薄膜,并实现叉指结构区域的整体覆盖;
步骤7:对III-V族材料薄膜顶面采用(NH4)2S溶液进行表面钝化处理;
步骤8:在III-V材料薄膜的表面上生长栅介质层;
步骤9:在源区和漏区上的绝缘介质层上制作电极窗口,并在电极窗口中分别制作源电极和漏电极,该源电极和漏电极与SOI衬底的顶层硅接触;
步骤10:在栅介质层上制作栅电极,完成器件的制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SOI叉指结构衬底的III-V族材料沟道薄膜晶体管制备方法,其中该栅介质层的材料为Al2O3、氮氧化物、HfO2、Si3N4、ZrO2、Ta2O5、BST或PZT,其厚度为5nm-20nm。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SOI叉指结构衬底的III-V族材料沟道薄膜晶体管制备方法,其中对SOI衬底进行N型掺杂,掺杂浓度为1018cm-3-1019cm-3,掺杂厚度为20nm-100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3864.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碳纤维太阳能膜板组织
- 下一篇:像素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