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自动鱼皮剥离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33648.2 | 申请日: | 2015-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285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03 |
发明(设计)人: | 赵明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计量学院 |
主分类号: | A22C25/17 | 分类号: | A22C25/1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47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自动 鱼皮 剥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鱼皮剥离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全自动鱼皮剥离方法。
背景技术
鱼皮可用作高档皮鞋、皮包、服装等的皮料,尤其是黑鱼皮,营养丰富,富含胶原蛋白和氨基酸等物质,可作为滋补食材或烧伤治疗;同时可替代鳄鱼、鲨鱼、蛇类等国家保护动物的皮革。但目前黑鱼去皮几乎全部由人工完成,效率低,产品一致性差,且存在安全隐患。
现有技术的人工剥皮的工序,一般是将鱼一分为二去除鱼骨后,再用刀进行皮肉分离。此工序需要加工工人长期积累经验才能完成,势必也会将鱼皮分成两片,大大降低了其利用的价值。
由此可见,鱼皮剥取加工行业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不高,并且缺乏统一的生产标准,产品质量只能依靠工人经验,同时人工剥皮环境恶劣且具有安全隐患,处于一种低投入、短期化的传统加工发展阶段。现有技术自动化程度不高主要原因在于,鱼皮自动分离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对各个机构的协同程度要求高。因而,研发自动化分离鱼皮的方法,对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之问题显得迫在眉睫。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人工剥皮效率低、容易降低鱼皮的利用价值等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准确高效地的实现机电一体化剥皮的全自动鱼皮剥离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一种以下结构的全自动鱼皮剥离方法,基于鱼皮剥离装置,所述的鱼皮剥离装置包括夹持机构、环切刀、分离刀和剥皮机构,所述的夹持机构包括位于同一水平位置的鱼鳃钩和尾夹机构,所述的环切刀位于鱼鳃钩和尾夹机构之间中心轴线的偏心位置,所述的分离刀和剥皮机构则位于鱼鳃钩侧;
由夹持机构将待剥皮的鱼身前后水平夹持,通过环切刀绕鱼身作环形切割,分离刀从环形切割处的切痕伸入鱼身将鱼皮与鱼身相分离,然而再由环切刀沿鱼身长度方向对鱼腹两侧鱼皮作纵向切割,之后剥皮机构剥下鱼皮,剥皮机构剥皮过程中,尾夹机构松开,以得到整张鱼皮;
所述的环切刀安装在支架上,所述的支架可上下、左右和转动运动;在环形切割时,所述环切刀与鱼身的长度方向垂直,在作纵向切割时,所述的环切刀与鱼身的长度方向平行。
采用以上方法,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采用本发明,以上各个部件和动作协同配合作用,将待剥皮的鱼身视作工件“加工”,经过夹持、环形切割、分离鱼皮和剥皮多个实施步骤,在一体化机电设备的协助下,各个刀片的运动可通过步进电机等机构实现,环切刀在两个步骤中可由电机直接带动进行旋转切换,环形切割便于鱼皮和鱼肉的分离,考虑到鱼皮包裹在鱼身上,通过先行切开鱼皮再拉鱼皮,可以得到完整的鱼皮,又不易扯坏鱼皮。本发明通过各个步骤的紧密衔接和协同配合,实现了鱼皮的自动化分离,并得到整张鱼皮,提高了鱼皮剥离的效率,也避免了鱼皮被破坏。
作为优选,所述的对鱼腹两侧鱼皮作纵向切割包括两次切割,第一次纵向切割从鱼腹的一侧走刀完成,经转动鱼身,环切刀对准鱼腹的另一侧,再次进行纵向切割。由于鱼鳍的阻挡而难以剥下整张鱼皮,故分两次走刀避开鱼鳍,将两次腹部走刀控精确控制在腹部鱼鳍两侧,有助于后续顺利剥皮。
作为优选,将鱼身接地,将环切刀通过上拉电阻接高电平,实时读取环切刀上的电平状态;当显示为高电平时,则旋转刀片尚未与鱼身接触,当显示为低电平时,则旋转刀片与鱼身接触,以控制切割的进给量。
作为优选,当由高电平转为低电平的时刻则表征环切刀刚刚触碰鱼身,此时控制相应的步进电机带动环切刀向鱼身厚度方向运动,达到预设的进给量后则停止进给,鱼身旋转以完成环形切割。
作为优选,在环形切割时,环切刀仅作旋转运动,依靠鱼身旋转来完成;在分离刀鱼皮分离时,在分离刀伸入鱼皮后,由夹持机构带动鱼身转动完成鱼皮分离。该设计利用了鱼身转动来配合相应刀的工作,实现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图1为鱼皮剥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纵向切割时的状态示意图。
图3为尾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剥皮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环切刀,2、分离刀,3、剥皮机构,3.1、上剥皮指,3.2、下剥皮指,4、鱼鳃钩,5、尾夹机构,5.1、座杆,5.2、肘杆机构,5.3、夹持部,6、鱼身,7、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就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计量学院,未经中国计量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336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