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标量传感器阵列的追踪定位水下远距离磁性目标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419780.8 | 申请日: | 2015-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918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1 |
| 发明(设计)人: | 康崇;樊黎明;万胜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C21/08 | 分类号: | G01C21/0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50001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标量 传感器 阵列 追踪 定位 水下 远距离 磁性 目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标量传感器阵列的追踪定位水下远距离磁性目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地磁场是地球的一个天然的物理场,它有各种不同的起源,由不同变化规律的磁场成分叠加而成。按照场源位置划分,地磁场可以分为内源场和外源场。如果考虑地磁场随时间的变化特征,将随时间变化较快的地磁场成为地球的变化磁场,随时间变化较慢或者基本不变的地磁场成为地球的稳定磁场。同时地磁场是反映宇宙演变、地球演变、地质结构演变以及地震活动等过程的重要物理量之一。地磁场研究成果在航海、航空、航天、能源矿产、安全、考古等领域中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
在各种应用领域中,确定目标物的位置是一项首要任务,是进行后续工作的前提。如军事上需要进行的沉没船只的货物抢救、排雷、海滩救援作业、港口船舶监测、反潜应用等,都需要对水下目标物进行准确而快速的定位。我国黄海平均海深50米,东海多为200米的大陆架,在这种环境下,海况和目标噪声是决定声呐探测距离的最大因素。而基于磁场探测则不用考虑这些因素。由于磁性目标的存在,其产生的感应磁场会导致空间地磁场分布的变化,从而在该空间中产生磁异常。因此磁测技术是非常有效的方,人们可以通过对磁异常的反演,获得该目标物体的一些信息(如,几何参数,位置参数等)。
地磁场是矢量场,实施矢量测量可以更全面地描述和掌握地磁要素与地磁信息。现阶段一般选用能够测量3个以上地磁要素的矢量传感器。在使用矢量传感器时,其安装使用都很复杂,安装时姿态方位一定要严格校正,载体运动过程中仍要实时补偿姿态和方位变化的影响,校正姿态方位还要使用其他高精度定位系统。同时由于地磁场随时间变化的影响,基于矢量传感器的方法的测量距离不能太长。
相比于矢量传感而言,探测地磁总场的标量传感器光泵磁力仪具有高可靠高精度的特点,同时最高分辨率可达fT量级。因此,在fT量级下的传感器阵列的极限探测距离超过10km。由于测量地磁总场,总场光泵磁力仪安装使用不需要姿态方位校准,非常方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消除地磁场空间分布的影响及随时间变化的影响的基于标量传感器阵列的追踪定位水下远距离磁性目标的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1)在水面或水下利用五台磁传感器排列成“十”字形阵列,相邻传感器之间的距离为L,阵列平面方向一般与水平面的方向平行,其中第一个传感器T1的位置设为坐标原点(0,0,0),第二个传感器T2放置于x轴上(L,0,0)位置,第三个传感器T3放置于x轴上(-L,0,D)位置,第四个传感器T4放置于y平面上(0,L,0)位置,第五个传感器T5放置于y平面上(0,-L,0)位置;传感器光轴取向与地磁场矢量T0方向基本保持平行,同时“十”字形传感器阵列的一条边对准地磁北极方向;
(2)对每个传感器如下处理:T1-Ti i≠1;得出磁性目标的相对于第一个传感器的位置坐标(x,y,z)及目标磁矩
其中,(x,y,z)表示磁性目标相对于第一传感器的位置坐标,ri表示磁性目标到传感器i的距离,ΔTij表示传感器i和传感器j的地磁静态场之差;当传感器阵列固定后,ΔTij可以通过测量得到,在计算时可以视为已知量;
解出磁性目标相对于第一传感器的位置坐标(x,y,z)及磁性目标磁矩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上述定位方法是通过检测地磁总场单一标量实现磁性目标的追踪定位。而且由于测量总场,磁力仪安装使用不需要姿态方位校准,非常方便。通过传感器阵列之间的位置关系,获得对应的地磁总场的准梯度,从而实现对磁性目标的三维追踪定位,可以排除地磁场时变的影响及空间环境磁场分布对磁定位的影响。计算出的磁矩值可以初步判断目标的尺度。
附图说明
图1磁场信息定位分析示意图。
图2三维磁性目标定位的传感器阵列示意图。
图3磁性目标的运动轨迹。
图4目标的追踪定位结果(X,Y,Z方向上的相对误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程大学,未经哈尔滨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1978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