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汽车空调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10408802.0 | 申请日: | 2015-07-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517251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丛玉良;关勇;周劲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H1/00 | 分类号: | B60H1/00 |
代理公司: | 长春吉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22201 | 代理人: | 王淑秋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空调 控制系统 | ||
1.一种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器,电源模块,蒸发器温度传感器,内外循环模式执行器,压缩机,温度执行器,模式执行器,鼓风机;所述电源模块为整个控制系统供电,蒸发器温度传感器与控制器连接;控制器通过驱动芯片与内外循环模式执行器,压缩机,温度执行器,模式执行器连接,通过脉冲调速模块与鼓风机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温度调整信号采集电路;温度调整信号采集电路与控制器连接,用于采集温度调整信号;温度调整信号采集电路包括第一支路分压电阻(R61),第一支路输出电阻(R62),第一支路滤波电容(C61),第二支路分压电阻(R64),第二支路输出电阻(R63),第二支路滤波电容(C62),由多个电阻串联组成的温度调整分压变阻器;第一支路分压电阻(R61)与温度调整分压变阻器之间的电位通过第一支路输出电阻(R62)连接控制器,第一支路滤波电容(C61)连接在控制器输入端与电源地之间;第二支路分压电阻(R64)与温度调整分压变阻器之间的电位通过第二支路输出电阻(R63)连接控制器,第二支路滤波电容(C62)连接在控制器输入端与电源地之间;
还包括电机供电过流保护电路;所述电机供电过流保护电路包括由第一、第二过流保护三极管(Q31)、(Q32)、第一电阻(R31)、第二电阻(R32)组成的过流保护电路,保险丝(F31),由开关管(Q33)和第三、第四、第五电阻(R33)、(R34)、(R35)组成的开关电路,由第六、第七、第八电阻(R36)、(R37)、(R38))组成的电压反馈电路,输出滤波电容(C37);第一、第二过流保护三极管(Q31)、(Q32)为PNP型三极管,开关管(Q33)为NPN型三极管;电源模块的输出通过第一电阻(R31)连接第二过流保护三极管(Q32)的发射极,第二过流保护三极管(Q32)的集电极通过保险丝(F31)连接控制系统中的各执行器,通过第一电阻(R31)、第二过流保护三极管(Q32)为各执行器供电;第一过流保护三极管(Q31)的基极接第二过流保护三极管(Q32)的发射极,发射极接电源模块的输出,集电极接第二过流保护三极管(Q32)的基极;第二电阻(R32)跨接在第一过流保护三极管(Q31)的发射极与集电极之间;第二过流保护三极管(Q32)的基极通过第五电阻(R35)和开关管(Q33)接地;开关管(Q33)的基极通过电阻(R33)接控制器输出,第四电阻(R34)连接在开关管(Q33)的基极与地之间;第六、第八电阻(R36)、(R38)串接在电机供电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出与地之间,第六、第八电阻(R36)、(R38)之间的电位通过第七电阻(R37)接控制器的输入;输出滤波电容(C37)连接在电机供电过流保护电路的输出与地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风量调节信号采集电路;所述风量调节信号采集电路包括风量调节分压电阻(R46)和由多个电组串联组成的风量调节分压变阻器,风量调节输出端电阻(R47)及滤波电容(C41);风量调节分压电阻(R46)与风量调节分压变阻器之间的电位通过风量调节输出端电阻(R47)连接控制器;滤波电容(C41)连接在控制器输入端与电源地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式调整信号采集电路;所述模式调整信号采集电路包括模式调整分压电阻(R51)、模式调整分压变阻器、模式调整输出端电阻(R52)及滤波电容(C51);模式调整分压电阻(R51)与模式调整分压变阻器之间的电位通过模式调整输出端电阻(R52)连接控制器;滤波电容(C51)连接在控制器输入端与电源地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空调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两个在电路板上垂直放置的滤波电容(C11)和(C12),快恢复二极管(D11),瞬态抑制二极管(D12),小容值陶瓷电容(C13),大容值电解电容(C14),稳压器(LDO),陶瓷滤波电容(C15),电解滤波电容(C16);所述快恢复二极管(D11)正向连接于直流电源(BAT)的正极与稳压器(LDO)的输入之间,稳压器(LDO)的输出接控制器;两个滤波电容(C11)和(C12)串联在直流电源(BAT)的正极与电源地之间;瞬态抑制二极管(D12)反向连接于稳压器(LDO)的输入与地之间;小容值陶瓷电容(C13)和大容值电解电容(C14)并联构成的滤波电路连接于稳压器(LDO)的输入Vin与电源地之间,陶瓷滤波电容(C15)与电解滤波电容(C16)并联构成的滤波电路连接于稳压器(LDO)的输出Vout与电源地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408802.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