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全氟醚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及所得全氟醚弹性体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97008.0 | 申请日: | 2015-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1729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9 |
发明(设计)人: | 曾波;汪仲权;张建新;李斌;王先荣;余金龙;张廷健;龚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F214/26 | 分类号: | C08F214/26;C08F216/14;C08F2/38;C08F2/26;C08F2/30;C08L27/18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王文红 |
地址: | 64320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全氟醚 第三单体 分子链 制备 全氟丙基乙烯基醚 全氟甲基乙烯基醚 全氟乙基乙烯基醚 制备含氟弹性体 乳液聚合反应 含氟弹性体 硫化点单体 共聚单体 聚合反应 链转移剂 四氟乙烯 反应器 混合物 柔顺性 体积比 引发剂 共聚 水中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全氟醚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将共聚单体在引发剂、链转移剂的存在下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制得含氟弹性体,进行共聚的单体有四种,四氟乙烯为第一单体,全氟甲基乙烯基醚为第二单体,第三单体为硫化点单体,第四单体为全氟乙基乙烯基醚和/或全氟丙基乙烯基醚;制备含氟弹性体的过程为: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水,向反应容器中通入第一单体、第二单体、第四单体的混合物,使反应器的压力为0.5~2.0MPa,在水中加入第三单体,加入的质量体积比为2~10g/L,进行聚合反应。本发明提出的方法,使用PEVE/PPVE等单体参与反应,他们的进入可降低分子链的刚性增加分子链的柔顺性,降低了全氟醚弹性体的硬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含氟弹性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用过氧化物硫化的含氟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氟橡胶已经广泛被用于各个领域,但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对特种含氟弹性体的需求越来越高。如耐低温氟橡胶、耐溶剂型氟橡胶、耐300℃高温氟橡胶。全氟橡胶主要由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为主要单体,使用含氰基全氟烯烃、(全氟)苯氧基烯烃为硫化点单体进行共聚合,如其名称所示那样,聚合物中所有碳原子上的氢原子全被氟原子所取代,具有对高温及化学药品极其稳定的结构,如具有聚四氟乙烯(PTFE)的高温稳定性,可耐300℃高温,还可抵抗1600多种化学品的腐蚀,其优异性能有助于保持密封的完整性,减少维修次数并提高安全性(2004年,唐毅,《全氟橡胶的性能及其应用》)。这种突出的实用价值使它在工业上具有各种各样的特殊的应用,其开发和应用代表了氟橡胶发展的最高点,目前杜邦、大金、苏威、3M等公司以达到工业化规模(2008年,钱伯章,《氟橡胶的国内外发展现状》)。但国内企业在全氟弹性体领域尚没有占据应有的地位(2001年,刘玲梅,《氟橡胶的性能及应用概述》)。全氟醚弹性体的成功研制,满足人们日趋需求以外,也能填补国内全氟醚弹性体空白。
发明内容
针对本领域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氟醚弹性体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出制得到的全氟醚弹性体。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全氟醚弹性体的制备方法,将共聚单体在引发剂、链转移剂的存在下进行乳液聚合反应制得含氟弹性体,进行共聚的单体有四种,四氟乙烯(TFE)为第一单体,全氟甲基乙烯基醚(PMVE)为第二单体,第三单体为硫化点单体,选自全氟非共轭二烯烃、全氟含溴烯烃、全氟含溴烯烃烯醚、全氟含碘烯烃、全氟含碘烯烃烯醚中的一种或多种;第四单体为全氟乙基乙烯基醚(PEVE)和/或全氟丙基乙烯基醚(PPVE);
制备含氟弹性体的过程为: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水,水的体积占反应容器体积的50~80%,向反应容器中通入第一单体、第二单体、第四单体的混合物,使反应器的压力为0.5~2.0MPa,在水中加入第三单体,加入的质量体积比为2~10g/L,进行聚合反应。
其中,所述硫化点单体选自(全氟)1,5-己二烯、(全氟)1,6-庚二烯、全氟-4-溴-1-丁烯、全氟溴代乙基乙烯基醚、全氟碘代乙基乙烯基醚、全氟-4-碘-1-丁烯、三氟碘乙烯、三氟溴乙烯中的一种。
优选地,所述第一单体、第二单体、第四单体的混合物中,第一单体、第二单体、第四单体的摩尔比为55~70:25~35:2~10。
作为本发明优选技术方案之一,所述第四单体为全氟乙基乙烯基醚(PEVE)和全氟丙基乙烯基醚(PPVE),二者的摩尔比例为2~10:2~5。
具体地,制备含氟弹性体的步骤为:
1)在反应容器中加入水,升温至70~85℃,向反应容器中通入第一单体、第二单体、第四单体的混合物,使反应器的压力为1.1~1.5MPa,在水中加入第三单体,加入的质量体积比为2~8g/L,并加入引发剂、pH值调节剂、乳化剂,开始聚合反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970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