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节间茎段一体化培育黄花倒睡莲组培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510389439.2 | 申请日: | 2015-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6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君诚;张杭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明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500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节间 一体化 培育 黄花 睡莲 组培苗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栽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多节间茎段一体化培育黄花倒睡莲组培苗方法。
背景技术
黄花倒睡莲 (Polygala fallax Hemsl.)又名黄花参、鸡仔树、吊吊黄、黄花吊水莲、观音串、黄花大远志,远志科(Polygalaceae)远志属(Polygala)植物。主要分布广西、福建、湖南等地,生于山坡疏林下或沟谷丛林中,属珍贵中药材。黄花倒睡莲的根或全草,是瑶、苗、壮等少数民族常用的民间药物,具有补益、强壮、祛湿、散疲之功效,治疗虚弱虚肿,急慢性肝炎,腰腿酸痛,跌打损伤。近年来,黄花倒睡莲的药用价值逐渐被重视,但关于繁殖与药用价值开发方面的研究并不多,更因早被民间所认知,市场需求量大,而野生资源有限,导致黄花倒睡莲资源严重短缺。应该在资源保护基础上,开展扩繁、引种、栽培研究,以扩大药用资源。近年来,我们开展了黄花倒睡莲生境分析、扦插、组织培养等快繁及人工栽培技术研究,为实现黄花倒睡莲的规模化种植与有效成分的提取奠定基础。
黄花倒睡莲在自然状态下通常都用种子繁殖,但繁殖系数较低,种子成熟后及时采收,清除残存花柱,晾干。沙藏处理,翌春再播,或直接秋播。但自然状态下,受生长海拔、气候等生态因素的影响,种子不宜收集,且成活率较低。因此,人们开始寻求通过组织培养、扦插等快速繁殖途径以缓解资源的压力。黄花倒睡莲其组织培养及扦插并不困难, 但相关报道尤其是组培再生成苗的报道不多。
选择优良品种的健壮无病株在春季3-5月间,植株生长旺盛进入开花期进行。但扦插的繁殖系数相对较小(蔡仕珍, 2005)。笔者对黄花倒睡莲扦插繁殖的研究表明,采用全沙基质1000ppm 吲哚丁酸处理的扦插效果最好,其生根率可达85% 以上。此结果比蔡仕珍报道的同属植物黄花远志的扦插生根效果更好。
但以上两种方法的缺点均为繁殖时间太长,繁殖系数太小,不能达到大量引种繁殖的需要。
以当年生黄花倒睡莲幼嫩带腋芽茎段作为外植体,开展组织培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最佳外植体诱导培养基为1/2 MS + BA 2.0 mg/L + NAA 0.1 mg/L,诱导率可达95.1%; 最佳增殖培养基为 WPM + BA 1.5 mg/L + NAA 0.1 mg/L,增殖系数为6.12,周期为25 d,不定芽生长状况好; 最佳生根培养基为1/2 WPM + IBA 0.1 mg/L+ABT 0.4 mg/L ,生根率为95.67% ; 以泥炭土∶ 黄泥土∶ 珍珠岩( 2∶ 1∶ 1) 为移栽基质,移栽成活率可达 92.6% ,苗木长势好,叶色绿。(刘秀芳, 2012;林文革,2012)
现有的种子繁殖、扦插繁殖等繁殖技术均有繁殖时间过长,繁殖倍数较低等缺点。而现有的组织培养技术用单个茎段诱导单芽,再用单芽诱导丛生芽最后再利用丛生芽诱导成苗的多过程多步骤的方法(林文革,2012)使得黄花倒睡莲组织培养苗木培育的整个过程时间过长,繁殖系数过大而导至苗木继代倍数过多以及质量大幅下降,加大了黄花倒睡莲苗木的变异性。本发明针对现有组织培养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种采用多节间茎段作为外植体,同时采用专项研究出的独立配方使其在一代的培养基中完成增殖、生根等过程,利用它们一体化的方法来培育出黄花倒睡莲组织培养苗。本方法在提高其繁殖系数的同时,保存了苗木的优质性来满足引种推广的需求;这种黄花倒睡莲组织培养技术能在较短的30-50 d内,繁殖出大量具有保持母本优良品质的黄花倒睡莲植株。与常规种子繁殖、扦插、组培繁殖等繁殖技术相比,此法有效地提高黄花倒睡莲(Polygala fallax Hemsl.)的繁殖系数,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不易产生性状变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多节间茎段一体化培育黄花倒睡莲组培苗方法,利用该方法不仅提高了黄花倒睡莲组培苗的生长速度,缩短生长周期,提高繁殖系数,而且缩短了生根时间,增加了根系活力,提高了组培成苗的质量,为药用植物黄花倒睡莲组培快繁研究提供了一种思路、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基于多节间茎段一体化培育黄花倒睡莲组培苗方法,取黄花倒睡莲植株为外植体,经过表面消毒、初代培养、一体化培养、炼苗、移栽,最终获得黄花倒睡莲组培苗。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明学院,未经三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943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