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多节间茎段一体化培育黄花倒睡莲组培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89439.2 | 申请日: | 2015-07-06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962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君诚;张杭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明学院 |
| 主分类号: | A01H4/00 | 分类号: | A01H4/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 地址: | 365004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节间 一体化 培育 黄花 睡莲 组培苗 方法 | ||
1.基于多节间茎段一体化培育黄花倒睡莲组培苗方法,其特征在于:取黄花倒睡莲植株为外植体,经过表面消毒、初代培养、一体化培养、炼苗、移栽,最终获得黄花倒睡莲组培苗;
所述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表面消毒:取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野生黄花倒睡莲植株为外植体,去除叶片后用软毛刷轻刷表皮,将其进行表面消毒处理a后,切成含有2-4个多节间的茎段备用;若选择生长健壮的黄花倒睡莲组培苗用于繁殖,则采用消毒处理b后直接切取后进行初代培养;
(2)初代培养-丛生芽诱导与增殖:将已经过消毒处理的多节间茎段接种入培养基A中,多节间茎段横放平铺于培养基中,10-15天后进行一体化培养;培养基A配方为:MS+ 6BA 1.5 mg/L + NAA 0.05 mg/L + KT 0.5 mg/L + Suc 30 g/L +琼脂粉8 g/L,PH值为5.8;
(3)一体化培养:将经初代诱导的多节间丛生芽切取成1.5-2.0 cm长的单芽横放入培养基B中,每瓶接种30棵,光照强度为1500-3000 lx,10天后开始生根,20天长至6-8 cm高度后,准备移栽;
(4)炼苗:20天后,将瓶苗从培养室取出放置常规室内3-5天,第6天将瓶盖打开后继续放置2天,期间每天要补充10-15 ml无菌水至瓶内,第8天后将组培苗轻轻夹出,洗净根部培养基,以备移栽;
(5)移栽:将洗净的黄花倒睡莲组培苗用500 ppm多菌灵溶液浸泡30 min后,取出,用稀黄土将其根部包裹成鸡蛋大小后,移栽,放入基质为泥炭土、黄泥土、珍珠岩按一定配比组合的栽培基质中种植;
(6)田间栽培管理:将幼苗移栽田间,环境温度 24-26℃,喷雾保湿,保持空气湿度 85-95%,覆盖遮阴率 70%遮阳网,每周喷洒1 次广谱杀菌剂,每月浇1次两倍 MS 大量溶液,一年后植株的平均根粗达0.5-0.8 cm;
培养基B配方为:1/4 MS+ IBA 0.2 mg/L + NAA 0.5 mg/L + AC 1 g/L + Suc 20 g/L +琼脂粉9 g/L,PH值为5.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节间茎段一体化培育黄花倒睡莲组培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表面消毒处理a为在含体积浓度为0.1-0.2%洗洁精的水中浸泡30 min,流动的水冲洗1-2 h,置于超净工作台上用70 wt.%酒精消毒20-30 s,无菌水冲洗3-5次,再用0.1 wt.%升汞消毒10-20 min,无菌水冲洗3-5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节间茎段一体化培育黄花倒睡莲组培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消毒处理b为70 wt.%酒精消毒5 s,无菌水冲洗3-5次,0. 1 wt.%升汞消毒3 min,无菌水冲洗3-5次后,用无菌滤纸吸干外植体表面的水分。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节间茎段一体化培育黄花倒睡莲组培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移栽基质配比是:泥炭土︰黄泥土︰珍珠岩的重量比为 3︰2︰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节间茎段一体化培育黄花倒睡莲组培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广谱杀菌剂为50% 多菌灵与70% 甲基托布津交替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明学院,未经三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9439.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