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辣椒酱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81399.7 | 申请日: | 2015-07-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57592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 发明(设计)人: | 彭国茂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龙津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L1/24 | 分类号: | A23L1/24;A23L1/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416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辣椒酱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调味品领域,具体为一种辣椒酱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辣椒酱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喜爱的佐餐食品,营养丰富,具有增加食欲、健脾胃,祛风湿,解热镇痛,降脂减肥,预防癌变的功效。
目前,辣椒酱有油制和水制两种。油制是用芝麻油等食用油脂和辣椒制成,颜色鲜红,上面浮着一层芝麻油,有辣椒的油香,且容易保管,货架期长;水制是用水和辣椒经过发酵制成,颜色鲜红,有乳酸产生从而可以促进食欲,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是制作时间长,而且货架期短,经常要加入防腐剂和10%以上的食盐来达到延长货架期的目的,产品偏咸,且无油香,大大影响了产品的生产和感官品质。市场上还没有一种集香、辣、酸于一身,且货架期较长的辣椒酱产品。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辣椒酱原料比较单一,不能满足人们的口味需要的缺陷,提供一种辣椒酱及其制作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辣椒酱,由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鲜红辣椒45~65份、芝麻油40~45份、熟牛肉丁10~17份、食盐6~12份、豆豉5~8份、大蒜3~5份、芝麻4~6份、西红柿2~4份、味精1.5~2.5份、红酒1-3.5份、生姜1~2份、冰糖1~2份、枸杞0.5~2份、石斛多糖为0.05~1.5份、香辛料0.8~3份。
优选的,该辣椒酱由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鲜红辣椒50份、芝麻油40份、熟牛肉丁15份、食盐8份、豆豉6份、大蒜4份、芝麻6份、西红柿4份、味精1.5份、红酒2份、生姜1.5份、冰糖1.5份、枸杞1份、石斛多糖为1份、香辛料1.5份。
进一步的,所述鲜红辣椒为成熟度80%~100%的朝天椒。
优选的,所述香辛由以下重量份数组成:大茴香6~8份、小茴香6~8份、孜然6~8份、紫草1~2份和花椒3~4份。
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将鲜辣椒和枸杞洗净,晾干后,剁碎,加入食盐,在30℃培养箱中,腌制30~45天;
2)、将芝麻油加热至60~80℃,加入香辛料,熬制2~3分钟;
3)、将芝麻油加热至70~80℃,加入捣碎的大蒜、生姜、熬制1~3分;
4)、加入1)中腌制后的鲜辣椒和芝麻在80~100℃下熬制20~50分钟;
5)、加入切碎的西红柿、熟牛肉丁、豆豉、味精、红酒、冰糖份、石斛多糖、加入锅中搅拌均匀;
6)、将辣椒酱分装后,放进95℃水槽中浸泡杀菌40~60分种。
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鲜辣椒和枸杞剁碎至长宽度小于等于3mm。
本发明一种的辣椒酱配方独特,制作工艺特殊,配方中创造性的加入了西红柿、枸杞、冰糖、红酒、石斛多糖等成分,制作工艺采取先腌制再油炸的方法,成品色泽鲜红,香味浓郁,兼有油制辣椒酱的油香和水制辣椒酱的清香,还有类似发酵辣椒酱的酸味,具有香、辣、酸的特殊口味,能显著的促进食欲的作用,而且不含防腐剂,货架期较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1
一种辣椒酱,由以下重量份的各组分组成:
鲜红辣椒50份、芝麻油30份、熟牛肉丁15份、食盐8份、豆豉6份、大蒜4份、芝麻6份、西红柿4份、味精1.5份、红酒2份、生姜1.5份、冰糖1.5份、枸杞1份、石斛多糖为1份、香辛料1.5份。
所述香辛由以下重量份数组成:大茴香7g、小茴香7g、孜然7g和紫草2g、花椒3g。
其制作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将鲜辣椒和枸杞洗净,晾干后,剁碎,加入食盐,在30℃培养箱中,腌制30~45天;
2)、将芝麻油加热至60~70℃,加入香辛料,熬制2~3分钟;
3)、将芝麻油加热至75℃左右,加入捣碎的大蒜、生姜、熬制1~3分;
4)、加入1)中腌制后的鲜辣椒和芝麻在80~100℃下熬制20~50分钟;
5)、加入切碎的西红柿、熟牛肉丁、豆豉、味精、红酒、冰糖份、石斛多糖、加入锅中搅拌均匀;
6)、将辣椒酱分装后,放进95℃水槽中浸泡杀菌40~60分种。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龙津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西龙津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8139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