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医用防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79119.9 | 申请日: | 2015-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5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 发明(设计)人: | 邓子辉;金磊;鹿启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高创塑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20;B32B27/32;B32B37/10;C08L23/06;C08L23/08;C08K3/3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袁兴隆 |
| 地址: | 213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医用 防护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复合薄膜,具体涉及一种抗菌医用防护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根据物品污染后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将医院物品分为高危、中危、低危三类,所述的高危物品系指被微生物污染后会造成严重危害的诊疗器材和物品,例如手术器械和用品、输液输血器材等。医院的原则是凡高危物品必须选用高效消毒法灭菌,使其灭菌指数达到10-6(即使微生物的成活概率﹤10-6)。常用的高效消毒法使用的消毒剂有戊二醛、甲醛、过氧乙酸、过氧化氢、环氧乙烷及臭氧等,其中外科手术中手术床上铺设的一次性薄膜适宜采用环氧乙烷作为消毒剂。
环氧乙烷能与微生物的蛋白质、DNA和RNA发生非特异性烷基化作用,对消毒物品的穿透力强,可达到物品深部,可以杀灭各种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繁殖体、芽孢、病毒和真菌。环氧乙烷的气态和液态形式均有较强杀微生物作用,尤其气态环氧乙烷的杀菌作用较强,故多用其气体,对药品、外科器材以及医用薄膜等进行气体熏蒸消毒,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消毒效果。
但是实际对医用薄膜进行消毒处理时,将待消毒的薄膜折叠好置于密闭容器,通入环氧乙烷气体,消毒8小时后将薄膜取出展开时,发现医用薄膜相叠处的部位之间互相粘连,展开不易,若强加外力快速分离,薄膜原本光滑的表面变得粗糙,就不符合手术的要求。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CN 102218875提供了一种防粘连医用复合薄膜,该薄膜在折叠或堆叠的情况下经医用消毒尤其是环氧乙烷消毒后,在相叠处分离方便,不发生相互之间的粘连现象。但是这种医用复合薄膜在使用前仍然需要经过8小时这样漫长的消毒时间,极大的增加了医疗成本,浪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菌医用防护膜,该薄膜对于细菌真菌均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同时安全无毒,在使用前只需要短时间内的消毒、或者不需要进行消毒处理即可直接使用。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抗菌医用防护膜,包括依次粘附在一起的上层薄膜、中层薄膜和下层薄膜,上层薄膜和下层薄膜的组成成分相同,其特征在于:中层薄膜组成成分(重量份)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40份,低密度聚乙烯10-40份,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m-MDPE)或茂金属高密度聚乙烯(m-HDPE)20-80份,所述上层薄膜组成成分(重量份)为: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或茂金属高密度聚乙烯15-30份,低密度聚乙烯32-52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30-50份,抗菌剂1-10份,沸石0.5-0.8份,爽滑剂0.01-0.2份。
作为优选,所述上层薄膜中抗菌剂的重量份为4-5份。
作为优选,所述抗菌剂为聚胍与纳米氧化银的复合抗菌剂。
作为优选,所述抗菌剂中的聚胍与纳米氧化银比例为1:0.3-0.7。
作为优选,所述聚胍为聚六亚甲基胍丙酸盐。
作为优选,所述爽滑剂为芥酸酰胺或油酸酰胺。
作为优选,所述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30~0.960g/cm3,熔融指数为0.2-1.0dg/min。
作为优选,所述薄膜厚度为30-100μm,所述上层薄膜、中层薄膜和下层薄膜的厚度之比为1:(0.6-2.2):1。
一种抗菌医用防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10-30份的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或茂金属高密度聚乙烯,32-52份的低密度聚乙烯,30-50份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10份的抗菌剂,0.5-0.8份的沸石,0.01-0.2份的爽滑剂混合均匀,转移到三层共挤吹塑成型机的1号和3号挤出机组料斗中;
2)将10-40份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40份的低密度聚乙烯,20-80份的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或茂金属高密度聚乙烯混合均匀,转移到三层共挤吹塑成型机的2号挤出机组料斗中;
3)同时启动1号、2号和3号挤出机组,经各个挤出机组和模具膜管吹胀而形成三层共挤抗菌医用防护膜。
作为优选,所述1号和3号挤出机组的加工温度为:第一段温度160-170℃,第二段温度180-190℃,第三段温度185-195℃,模口温度175-185℃;所述2号挤出机组的加工温度为:第一段温度165-175℃,第二段温度175-185℃,第三段温度180-190℃,模口温度170-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高创塑业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高创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91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