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菌医用防护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510379119.9 | 申请日: | 2015-07-0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5893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 发明(设计)人: | 邓子辉;金磊;鹿启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高创塑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27/06 | 分类号: | B32B27/06;B32B27/20;B32B27/32;B32B37/10;C08L23/06;C08L23/08;C08K3/3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 32225 | 代理人: | 袁兴隆 | 
| 地址: | 2130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菌 医用 防护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抗菌医用防护膜,包括依次粘附在一起的上层薄膜、中层薄膜和下层薄膜,上层薄膜和下层薄膜的组成成分相同,其特征在于:中层薄膜组成成分(重量份)为: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40份,低密度聚乙烯10-40份,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或茂金属高密度聚乙烯20-80份,所述上层薄膜组成成分(重量份)为: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或茂金属高密度聚乙烯10-30份,低密度聚乙烯32-52份,线性低密度聚乙烯30-50份,抗菌剂1-10份,沸石0.5-0.8份,爽滑剂0.01-0.2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医用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薄膜中抗菌剂的重量份为4-5份。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抗菌医用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为聚胍与纳米氧化银的复合抗菌剂。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抗菌医用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菌剂中的聚胍与纳米氧化银比例为1:0.3-0.7。
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抗菌医用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胍为聚六亚甲基胍丙酸盐。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医用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爽滑剂为芥酸酰胺或油酸酰胺。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抗菌医用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的密度为0.930-0.960g/cm3,熔融指数为0.2-1.0dg/min。
8.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抗菌医用防护膜,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厚度为30-100μm,所述上层薄膜、中层薄膜和下层薄膜的厚度之比为1:(0.6-2.2):1。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抗菌医用防护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10-30份的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或茂金属高密度聚乙烯,32-52份的低密度聚乙烯,30-50份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10份的抗菌剂,0.5-0.8份的沸石,0.01-0.2份的爽滑剂混合均匀,转移到三层共挤吹塑成型机的1号和3号挤出机组料斗中;
2)将10-40份的线性低密度聚乙烯,10-40份的低密度聚乙烯,20-80份的茂金属中密度聚乙烯或茂金属高密度聚乙烯混合均匀,转移到三层共挤吹塑成型机的2号挤出机组料斗中;
3)同时启动1号、2号和3号挤出机组,经各个挤出机组和模具膜管吹胀而形成三层共挤抗菌医用防护膜。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抗菌医用防护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1号和3号挤出机组的加工温度为:第一段温度160-170℃,第二段温度180-190℃,第三段温度185-195℃,模口温度175-185℃;
所述2号挤出机组的加工温度为:第一段温度165-175℃,第二段温度175-185℃,第三段温度180-190℃,模口温度170-18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高创塑业有限公司,未经常州高创塑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79119.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