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农杆菌侵染玉米幼胚的遗传转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8037.4 | 申请日: | 2015-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881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21 |
发明(设计)人: | 王大铭;宋新元;王柏凤;武奉慈;尹俊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C12N15/84 | 分类号: | C12N15/84;A01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 |
地址: | 130124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杆菌 侵染 玉米 遗传 转化 方法 | ||
1.一种利用农杆菌侵染玉米幼胚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制备农杆菌侵染液:取农杆菌菌斑溶于pH值为4.8~5.6的侵染液中,室温慢摇3~4h,调OD550为0.5~0.55,得农杆菌侵染液;
(2)侵染与共培养:用所述侵染液对玉米幼胚进行侵染,侵染液:玉米幼胚=1mL:(100~150)个,侵染结束后去除侵染液,加入所述农杆菌侵染液,避光5~15min侵染,侵染结束后,将幼胚盾面朝上,放入共培养培养基中,19~23℃暗培养1~4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杆菌侵染玉米幼胚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侵染液的组分如下:N6培养基1.99~3.98g/L,2,4-二氯苯氧乙酸1.0~1.5mg/L,脯氨酸0.5~0.7g/L,蔗糖68.4~75g/L,葡萄糖36~40g/L,2-吗啉乙磺酸0.3~0.5g/L,乙酰丁香酮100~150mM/L。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农杆菌侵染玉米幼胚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侵染液的组分如下:N6培养基1.99g/L,2,4-二氯苯氧乙酸1.5mg/L,脯氨酸0.7g/L,蔗糖68.4g/L,葡萄糖36g/L,2-吗啉乙磺酸0.5g/L,乙酰丁香酮100mM/L。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利用农杆菌侵染玉米幼胚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侵染液的pH值为5.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农杆菌侵染玉米幼胚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培养培养基的组分如下:N6培养基1.99~3.98g/L,2,4-二氯苯氧乙酸1.0~1.5mg/L,脯氨酸0.5~0.7g/L,蔗糖30~35g/L,2-吗啉乙磺酸0.3~0.5g/L,植物凝胶3~4g/L,乙酰丁香酮100~150mM/L,硝酸银5~7mM/L,半胱氨酸盐酸盐300~400mg/L,pH值为5.8~6.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农杆菌侵染玉米幼胚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共培养培养基的组分如下:N6培养基1.99g/L,2,4-二氯苯氧乙酸1.5mg/L,脯氨酸0.7g/L,蔗糖30g/L,2-吗啉乙磺酸0.5g/L,植物凝胶3g/L,乙酰丁香酮100mM/L,硝酸银5mM/L,半胱氨酸盐酸盐400mg/L,pH值为5.8。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农杆菌侵染玉米幼胚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侵染结束后,将幼胚盾面朝上,放入共培养培养基中,22℃暗培养3天。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利用农杆菌侵染玉米幼胚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农杆菌菌斑的制备方法为:用接种环挑取农杆菌菌株在农杆菌固体培养基画线,25~30℃暗培养2~3天,将农杆菌固体培养基保存在-80℃的环境中,每次挑取一个菌斑涂于农杆菌培养基固体培养基中,20~25℃暗培养2~4天后即可得到农杆菌菌斑。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利用农杆菌侵染玉米幼胚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农杆菌固体培养基的组分如下:蛋白胨10g/L,NaCl 15g/L,酵母提取物10g/L,琼脂15g/L,利福平50mg/L,壮观霉素50mg/L,卡那霉素50mg/L。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农杆菌侵染玉米幼胚的遗传转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玉米幼胚的剥取方法为:选取自花授粉9~11天的幼穗,灭菌,在幼穗的窄端将镊子尖端插入幼穗中,使用手术刀片从窄端到宽端削掉幼粒1/3~2/3,用刀背在幼粒的宽端进刀,向窄端用力挑取幼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未经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8037.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