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67098.9 | 申请日: | 2015-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73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1-25 |
| 发明(设计)人: | 唐友名;刘娜;洪伟鹏;吕娜;易了;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B60R19/36 | 分类号: | B60R19/36;B60R19/38;B60R19/18 |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汤云武 |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伸缩 式液固 耦合 碰撞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尤其是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
背景技术
客车的碰撞事故中正面碰撞和侧面碰撞所占的比例较大,大约为客车事故总数40%~60%。因为大多数客车为了车型的美观采用平头结构,但是该结构在遭遇正面撞击的时候车体前部的变形量非常大,挤压有限的空间,使驾驶室生存空间不足,驾驶员容易被挤压致伤、致死。
为了提高乘员的安全性,2011年06月08日公开了一项申请号为200910253401.7、名称为“汽车碰撞气动吸能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其包括气压单向阀、活塞式气压缸、气动安全阀、辅助气室及连接气管;其中,活塞式气压缸设置在底盘车架前、后与保险杠之间,且活塞式气压缸的活塞与保险杠正对;气压单向阀出气端与活塞式气压缸的进气孔连接,气压单向阀进气端与辅助气室连接;气动安全阀与活塞式气压缸的出气孔连接;所述的活塞式气压缸的活塞顶端安装了橡胶缓冲块。但是这种吸能装置属于被动的吸能装置,且其吸能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其具有主动防止汽车碰撞产生的危害,吸能效果好,较好地保护乘员的生命安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装在汽车上可伸缩式液固耦合四级碰撞吸能装置,包括前保险杠、固连在汽车两根纵梁上的两个壳体,两个壳体内均装有一阶梯形的圆筒,每个圆筒的前端与一后弹簧座相固连,每个壳体的前端设有一通孔,每个圆筒的小端部和所述后弹簧座可穿过壳体前端的通孔,壳体的后端与一油缸的外壳相固连,所述圆筒内塞有泡沫铝吸能块,油缸的活塞杆伸入壳体内并顶在所述泡沫铝吸能块上;
前保险杠的后侧面固定两个前弹簧座,一个前弹簧座与一个后弹簧座之间通过一吸能弹簧相连接;
前保险杠上或汽车的前部装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采集汽车前部与前方障碍物的距离信号并把此距离信号送给控制器,当控制器判别此距离信号小于设定值时,控制器通过液压站驱动两个油缸的活塞杆前移,两个油缸的活塞杆通过所述泡沫铝吸能块、圆筒、后弹簧座、吸能弹簧和前弹簧座带动前保险杠前移。
进一步改进,所述前保险杠的中间填充有泡沫铝。以进一步提高前保险杠的吸能效果。
进一步改进,每个圆筒的小端部套有一限位环。通过调整限位环的厚度可以调整前保险杠的前移距离。优选所述限位环由泡沫铝构成。
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筒的外周面设有多道沿周向分布的长条形凹槽或长条形孔。以使圆筒更容易变形吸能。
优选所述前保险杠的前移距离≤240mm。
进一步改进,汽车上还设有手控开关,接通手控开关通过液压站驱动两个油缸的活塞杆前移。以提高本装置使用的灵活性。
进一步改进,所述圆筒的后端固连一后盖,所述泡沫铝吸能块的后端部设有一圆柱形凹槽,所述油缸的活塞杆穿过该后盖,油缸活塞杆的前部设有一轴向凹孔和连通轴向凹孔的第一径向孔和第二径向孔,第一径向孔处于所述圆柱形凹槽内,第二径向孔处于圆筒外,所述轴向凹孔内装有挡块和一压杆,挡块与所述轴向凹孔的内壁之间装有第一压簧,挡块设有一头部穿在所述第一径向孔上,压杆设有一按压端和一控制端,压杆的按压端穿过所述第二径向孔处于油缸活塞杆外,压杆的控制端连接所述挡块,当按压压杆的按压端时,压杆的控制端驱动挡块克服第一压簧的弹力使挡块的头部缩入所述第一径向孔内,当放松压杆的按压端时,挡块在第一压簧的弹力作用下使挡块的头部伸出所述第一径向孔外。这样当按压压杆的按压端时,压杆的控制端驱动挡块克服第一压簧的弹力使挡块的头部缩入所述第一径向孔内时可使油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的后盖,当放松压杆的按压端时,挡块在第一压簧的弹力作用下使挡块的头部伸出所述第一径向孔外,这样方便油缸的活塞杆带动圆筒后移使前保险杠后移复位。
进一步改进,在所述泡沫铝吸能块后端部的圆柱形凹槽底部固连一触动块,所述油缸活塞杆前移顶在泡沫铝吸能块上时,所述触动块驱动所述挡块使挡块的头部伸出所述第一径向孔外。以防止挡块的头部卡在所述第一径向孔内,提高动作的可靠性。
进一步改进,所述压杆与所述轴向凹孔的内壁之间装有第二压簧。以方便压杆的移动和复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理工学院,未经厦门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70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带机故障自检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蓄电池保护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