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摩托车三相电源智能控制器在审
申请号: | 201510367096.X | 申请日: | 2013-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50451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1 |
发明(设计)人: | 庄景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景阳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0 福建省泉州市石狮***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摩托车 三相 电源 智能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摩托车的电池饱和及耗能后的关闭及补充电能的控制技术,具体的讲是一种摩托车三相电源智能控制器。
背景技术
摩托车普遍采用短路型稳压方式,这种构造简单,但磁电机负载大,发电机的所有过多电压均从地线泄流,引起可控硅温度过高,其次,为了克服磁电机的磁割力,势必引起燃油的不必要浪费;而作为开关式控制的整流器,虽然具有满电断开磁电机与整流器的连接,但是,其在断开和结合时产生的瞬间高电压易把可控硅烧毁。
同时,不间断的充电模式,虽然蓄电池总是在满电状态,但是,没有一个放电过程,蓄电池的寿命大大缩短。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三相电源智能控制器,具有根据蓄电池的饱和度控制磁电机的导通与关闭,从而降低整流器温度及减少发动机燃油浪费及提升发动机动力的功能。
本发明是以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一种摩托车三相电源智能控制器由外壳、继电器、控制模块、一号线、二号线、三号线、四号线、指示灯、键盘组成。其特征在于,外壳的里面安装有一个继电器和一个控制模块,控制模块的电源端伸出一根一号线和一根二号线,控制模块的输出端与继电器的电磁线圈连接,继电器的公共端伸出一根三号线,继电器的常闭端伸出一根四号线,控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与键盘连接,控制模块的二号输出端与指示灯连接。
1.把本摩托车电源智能控制器的一号线与摩托车蓄电池的正极连接,二号线与摩托车蓄电池的负极连接;
2.把磁电机输出端的任意一根充电线剪断,剪断后的两个抽头剥线后,分别与四号线和三号线连接,磁电机的电能借助继电器的常闭端使三号线和四号线直接导通,磁电机工作时,原车的整流器正常工作;
3.根据摩托车上面所匹配的蓄电池容量,在键盘上输入相应数字,蓄电池的容量为7AH-12V的,在键盘上按下数字‘7’,而后按下字母‘Y’,控制模块接收到信息后,导通二号输出端电能,指示灯点亮,当长按字母‘X’超过3s后,控制模块解除设定,指示灯熄灭;
4.所述的控制模块根据已设定的容量值,当检测到摩托车蓄电池的容量与设定值正负偏差5%时,控制模块导通输出端的电压,电磁线圈工作,继电器的常闭端断开,磁电机空载,发动机的动力得以提升,并节省燃油;
5.所述的控制模块检测到的摩托车蓄电池的容量下降到30%时,控制模块切断输出端的电压,电磁线圈停止工作,继电器恢复到常闭端的位置,整流器恢复工作;
6.当所述的控制模块再次检测到摩托车蓄电池的电能已经满电时,控制模块重复第四步骤,如此循环,
7.当更换一个新的蓄电池后,必须根据蓄电池上的容量标识,对控制模块进行重新设定,设定方法按照第三步骤进行。
所述的控制模块检测的满电电能是以蓄电池的容量为基准,但是,当电压超过16V时,控制模块也将导通继电器使常闭端断开,以保护蓄电池,此种情况为原车整流器的稳压系统有故障或无稳压,正常值在14V~15.5V之间。
当使用在三相磁电机的车型上时,必须增加一个继电器,电磁线圈的端子与之前的继电器的电磁线圈端子并联,公共端和常闭端各引出一根八号线和九号线,八号线和九号线串接在磁电机引线的另外两根线的任意一根引线上。
与已有技术比较,使用本一种摩托车电源智能控制器可解决整流器、磁电机温度过高的弊端。
综上所述,正因为本一种摩托车电源智能控制器具有根据蓄电池的饱和度控制磁电机的导通与关闭,从而降低整流器温度及减少发动机燃油浪费及提升发动机动力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摩托车电源智能控制器的结构图。
图中1.外壳,2.继电器,3.控制模块,4.一号线,5.二号线,6.三号线,7.四号线,8.指示灯,9.键盘。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一种摩托车电源智能控制器的结构图,本发明由外壳1、继电器2、控制模块3、一号线4、二号线5、三号线6、四号线7、指示灯8、键盘9组成。在图1中,外壳1的里面安装有一个继电器2和一个控制模块3,控制模块3的电源端伸出一根一号线4和一根二号线5,控制模块3的输出端与继电器2的电磁线圈连接,继电器2的公共端伸出一根三号线6,继电器2的常闭端伸出一根四号线7,控制模块3的信号输入端与键盘9连接,控制模块3的二号输出端与指示灯8连接。
指示灯8安装在外壳1的侧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景阳,未经景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6709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