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多功能全自动土豆联合收获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510343331.X | 申请日: | 2015-06-1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4904401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3-01 |
| 发明(设计)人: | 白广;白一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家口凯旋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D13/00 | 分类号: | A01D13/00;A01D17/10;A01D33/08;A01D33/04;A01D33/06 |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国为知识产权事务所13120 | 代理人: | 黄辉本 |
| 地址: | 07625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全自动 土豆 联合 收获 | ||
1.一种多功能全自动土豆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牵引机构(105)、机头机构、入料铲机构(106)、第一秧果输送机构(107)、第二杀秧输送机构(109)、第三果石输送机构(111)、第四提升输送机构(113)、第五转向输送机构(112)、第六风选输送机构(114)、风选机构(116)、石料输送机构(115)、大小分离机构(117)、第七入大料仓输送机构(118)、大料仓出料输送机构(119)、小料仓出料输送机构(108),所述第六风选输送机构(114)、风选机构(116)、石料输送机构(115)、大小分离机构(117)安装在二层工作平台(110)上,二层工作平台(110)支撑在大梁和支架(4)上,所述第一秧果输送机构(107)、第二杀秧输送机构(109)、第三果石输送机构(111)位于二层工作平台(110)的下方并支撑在大梁和支架(4)上,大梁和支架(4)固定在两轮胎(102)之间的轴架(104)上,转向牵引机构(105)、入料铲机构(106)和第一秧果输送机构(107)依次位于整机的前端,第四提升输送机构(113)和第五转向输送机构(112)位于整机的后端,转向牵引机构(105)与拖拉机牵引连接;
由拖拉机提供总动力源,入料铲机构(106)把秧果自动送到第一秧果输送机构(107)的第一秧果输送带(21)上,振动落土后,秧果继续向后输送至第二杀秧输送机构(109)的第二杀秧输送带(28)上,果石落到第三果石输送机构(111)上的第三果石输送带(37)上,果秧在第二杀秧输送机构(109)的第二杀秧输送带(28)上继续向后输送并穿过第四提升输送机构(113)落至田间,实现秧果分离,落到第三果石输送机构(111)上的果石随第三果石输送带(37)向后输送经落料导槽(38)落入第四提升输送机构(113)的第四提升输送带(44)上,果石随第四提升输送带(44)向上输送至水平位置时,果石经第五转向输送带(51),落至第五转向输送带(51)下方的第六风选输送带(56)上,并随第六风选输送带(56)向前输送,完成转向功能;果石随第六风选输送带(56)向前输送,经风选机构(116)实现果实和石块分离,分离的石块经石料输送机构(115)的石料输送带(70)落入石料仓(96),果实向前经大小分离机构(117)实现大小果实分离,小的果实落入下方的小料仓输送机构(108),大的果实向前经第七入大料仓输送带机构(118)的第七果实输送带(66)进入大料仓输送机构(119),大小果实分别通过大料仓出料输送机构(119)和小料仓出料输送机构(108)翻转卸料,完成自动收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功能全自动土豆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杀秧输送机构(109)的第二杀秧输送带(28)主要由三条网格型橡胶带组成,在网格型橡胶带上横向固定有若干平行橡胶挡板,每组所述橡胶挡板的上部均匀设有16个橡胶圆头,在所述橡胶挡板的上方设有橡胶压板,橡胶压板的两端在机体支架上,橡胶挡板与橡胶压板之间的间隙为30-40mm,橡胶压板包绕在第二杀秧输送带(28)的上方;
所述第三果石输送机构(111)的第三果石输送带(37)主要由三条筛条型橡胶带组成,每根筛条型橡胶带的两侧均匀设有80mm高小圆棍,形成护栏,相邻圆棍之间的中心距小于45mm;
秧果在第二杀秧输送带(28)上向后输送,经过橡胶挡板与橡胶压板之间的间隙是可调,在橡胶挡板上的圆头的作用下,果实从果秧上摘下,并从网格中漏下,掉落到下方的第三果石输送带(37)上,并随第三果石输送带(37)向后输送,进入落料导槽落入第四提升输送带(44)的料斗(4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家口凯旋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张家口凯旋通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1034333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